猜题押题|生态环境专题

不期而遇,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历史科高考中有关生态环境史内容的试题反复出现。往往以某一时期社会热点时政切入,选取经典材料,与政治、经济等问题相结合,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现在我们一起学吧!
目录
一. 往年考查与方向
二. 能源发展与生态思想
三. 生态理论与行为
四. 速成极简版模板
一. 往年考查与方向

常考:
①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与表现
② 总结和借鉴历史上人类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教训。
③ 生态史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正确措施。
二. 能源发展与生态思想
1.煤炭
(1)特点
① 能量较高、运用广泛
② 资源有限
③ 污染较大
(2)发展历史
① 中国古代史,西汉时已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煤炭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
② 中国近现代史,魏源《海国图志》介绍了方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方的蒸汽机器,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开平煤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建立很多个煤炭基地
2.电力
(1)条件
① 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
②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感应;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2)特点
① 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换,使用方便;传输快捷、受时空限制;
② 少污染电力来源广泛
(3)表现
① 世界近代史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
②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几座著名的发电站
3.石油
(1)条件
① 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
② 道尔顿的原子论;
③ 19世纪中期物质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2)特点
① 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
② 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衡
③ 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原子能
(1)条件
①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提炼出“镭”、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的需求。
(2)特点
① 能量巨大、效率高
② 技术要求高
③ 可用于军事和民用
④ 有辐射及巨大的破坏性
(3)影响
① 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开启人类能源新一场革命
②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 推动了社会进步
④ 核能用于军事
⑤ 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
(4)表现
① 世界现代史二战中美国提出“ 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
② 1949年,苏联成功的制造了原子弹
③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④ 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后遗症
⑤ 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⑥ 70年代美苏在限制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
⑦ 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
三. 生态理论与行为
1.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态保护
① 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
② 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
a.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b.儒家的“可持续”思想
c.儒家思想把环保理念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d.道家的“顺天”和“天人合一”思想
2.知识经济时代的生态保护思想
① 持续发展的经济
② 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
③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
3.工业化时代下破坏环境的行为
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使用煤炭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使用石油
二战后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
② 罗斯福新政: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水利工程、整体规划粮食生产等
③ 赫鲁晓夫改革:大规模垦荒,耕作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自然规律
四. 速成极简版模板
一、背景
①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 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或者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就看材料中出来哪一种)
④ 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⑤ 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⑥ 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或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⑦ 工业革命的开展
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措施
① 颁布法令,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保护
② 惩处违法者
③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 划定保护区,设立特殊的自然保护区
⑤ 中国政治精英参与保护活动
⑥ 政府积极干预
⑦ 设立专门的机构
⑧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下发展科技
⑨ 加强国际合作
⑩ 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特点
① 政府主导,建立专职部门加强管理
② 颁布法律,用法律保障......的实施
③ 进行专业化管理
④ 顺应自然,尊重生命
⑤ 因地制宜
⑥ 体现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思想
⑦ 历史悠久
⑧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积极影响/意义
① 有利于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
② 对我们当今构建文明的生态观和环境伦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③ 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护了小农经济
④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巩固统治
⑤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⑥ 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⑦ 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⑧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⑨ 发挥了....制度的优越性
⑩ 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或:为以后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五、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
① 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
②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③ 引发气候变化
④ 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启示/认识
① 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④ 加强公民教育,推动绿色生活方式
⑦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⑧ 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力量参与
⑨ 应充分发挥国家权力在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⑩ 建立健全完备的应急体制和防治体系
⑪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控水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