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古史(一)【昊天上帝信仰】
1.序言
中原文明前有良渚,红山,大汶口,仰韶,三星堆等各大文化星罗棋布,满天星斗。这些文化对应蜀山氏,泰一氏,空桑氏等上古氏族。宋代古人罗泌按照时代的先后将这些上古氏族初三皇,二灵,十纪三个历史阶段。如下图。

这些上古氏族虽然文化略有差异,但都持有同一套上古信仰体系,我称之为昊天上帝信仰。
距今5000年左右,中原大地上崛起一股强大的军事势力:黄帝部落。驾驶着战车横扫各大上古氏族。
从此王权把持于黄帝家族。颛顼,帝喾,尧,舜,禹,夏商周等上古君王五一不出自此家族。如下图所示意。

①【三皇二灵十纪体系】:出自南宋罗泌的《路史》,是古人对轩辕黄帝之前的上古各大氏族做的时代划分。
②【昊天上帝信仰】:这套信仰体系以北极星为尊,是一整套研究天文星象的拜星信仰。是上古各大氏族的共同信仰体系。此套信仰被黄帝,尧舜禹,夏商周一路继承。是儒家的前身,是名教,礼教,道教的前身。
③【黄帝家族】:这个家族相当于是汉人的“黄金家族”。正如成吉思汗塑造了蒙古族。黄帝把分散在各个氏族的崇拜昊天上帝的人群,统一塑造成了汉人。
王权出于黄帝家族。帝喾,颛顼,尧舜禹,夏商周均出自黄帝家族的血脉。
2.昊天上帝信仰
2.1【北极星崇拜】
上古中原的居民,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敏锐的觉察到太阳的运转和地面上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呈现相关联的周期性变化。而海面上的潮汐涨落又和月亮的运行呈现相互关联的周期性的变化。
而太阳月亮共同的特点是围绕北极星旋转,不仅太阳月亮围绕北极星旋转,整个星空也围绕北极星旋转。因此引起了对北极星的崇拜。古人将其称为帝星。认为是帝星在指挥天上的星辰。而天上的星辰又主宰者地上的物侯,潮汐等各种自然现象。
北极星崇拜的例子:
①【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这是孔子弟子写的论语里的一句话。他这里将君王比作北极星。北极星什么都不做,静静的待着,夜空中的群星就围绕北极星旋转。贤君就像北极星,啥也不做,只是拱手站着,周边的群臣像群星一样各司其职,围绕贤君旋转。此谓垂拱之治。
②【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取自河南民歌,这里的北斗是北极星之误。也是在描述夜空群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放在水浒传里正好可以描述一百单七将围绕及时雨宋江旋转。
2.2【星图测绘:三垣二十八宿】
古人因为对群星崇拜,因此详细测绘了整个夜空的星图。将群星划分为不同的星座。这个古人的星座体系被称为三垣二十八宿体系。关于该体系的描述,以文字形式记6录在《史记天官书》,《甘石星经》等书籍中。该星座体系如下图所示意。

①【三垣二十八宿体系详细解释】
垣是墙的意思,三垣意为三道墙围起来的三座城。三垣分别为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其中帝星(北极星)居住于紫薇垣之中。北斗七星象征帝星出行之车,停泊于紫薇垣之外。
二十八宿是围绕在三垣周围的28个星座,宿意思为住宿,停泊,旅店。月亮每一天停泊在其中一个星宿处,巡行28天,围绕整个天空一周。故得名。
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可以分为七个一组,分别为东方苍龙星宿7个,南方朱雀星宿7个,北方玄武星宿是7个,西方白虎星宿7个。合计28宿
①【甘石星经】:甘石星经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划分。除此之外,《步天歌》和《史记天官书》也完整的记载了这个体系。【图片】
2.3【紫薇垣】
虽然三垣二十八宿体系有三个垣,但这里只介绍最重要的紫薇垣。
紫薇垣象征的是帝王皇宫,具体形象如下图。下面对其主要星座介绍。

紫薇垣内星座名含义解释:
1.太子-帝-庶子-后宫-北京天枢:这一系列五颗星星构成了北天极。其中帝星(紫薇星)是古代的北极星。整个星空会围绕北极星(帝星,紫薇星)做周期性旋转。所以帝星被视为昊天上帝本尊。是中华的最高神。这一列五星是紫薇垣的皇族。
2.华盖-杠-五帝内座:这三个星座象征帝星出行的轿子。
3.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个星星组成。他象征的是帝星出行使用的帝别。北斗七星又称璇玑玉衡。璇,玑和衡都是车子上的部件。整个北斗一年之中,都围绕帝星做旋转。
4.左垣,右垣,天柱:左垣和右垣是紫薇垣的两道墙,两道墙交接处分别有南天门和北天门两个星座。左右垣中间有一个星座叫做天柱,天柱象征紫薇垣的柱子。柱子下站着女史和柱史两个星座。
左垣由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尉,少尉,少丞构成。
右垣由右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尉,少尉,少丞构成。
5.天牢,天厨,天床:这些星座象征紫薇垣周围的附属机构。
6.六甲,尚书,大理:这些象征紫薇垣的官吏。
7.勾陈七星和天皇大帝:勾陈七星形状很类似于北斗七星,但不是北斗七星。在勾陈七星里面的星星是天皇大帝。天皇大帝是紫薇大帝的哥哥,但地位低于紫薇大帝(即帝星)。
注释:客星犯帝星,是指流行,彗星,行星运行到北极星附近,侵犯北极星的特殊天象。
2.4 混天说与九重天与七政
古人混天说认为天象一个鸡蛋壳,称为天球。地象一个蛋黄。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
这个天球又由相互独立的九层壳体包裹而成,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以及太阳月亮各占据一层壳体,合计七层。彗星流星占一层。剩下的围绕北极星旋转的诸多恒星独占一层。此层位于最高天。
在这个体系中,主宰中间七重天的金木水火土以及太阳月亮,都能够一颗星单独占据一层壳体,地位特殊,古人称其为七政。古人认为此七星掌管人间的自然物侯,兵事凶吉,鱼猎丰收。因此称为七政。
2.5七政详解
如上文,金木水火土,太阳,月亮七颗星被称为七政。但在古代,这七颗星有另外的名称,现在介绍如下。
金星:又称太白金星。因为常常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容易看见,所以又称启明星或者长庚星。
木:岁星,每十二年饶星空一圈,可以用岁星位置判断年生肖。
太岁星:一个虚拟出来的和岁星(木星),运行轨道完全相反的星星。
水:又称辰星,将太阳在周天运转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一辰大约30度角。水星总在太阳周围30度角内运动,所以水星的运行范围为一个时辰所摆的角度,故称辰星。
火 :荧惑,荧指火光,惑指迷惑。因为火星的运转没有一定规矩,时而左转,时而右转,很迷惑。故称惑星。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运转到28宿里的心宿附近,已经走过去了,突然又回来,如此反复的诡异现象。
土:镇星,和月亮一样,围绕28宿旋转,每一年镇守一宿(月亮是每一天镇守一宿),所以称镇星,每28年围绕天球转一圈。
太阳:古称太阳星,传说内有三足金乌,实际上是太阳内的详见我翻译的宋代古书《席上腐谈》。
月亮:古称太阴星,传说内有金蟾玉兔,实际上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山地所造成的阴影,看上去像蟾蜍兔子。详见我翻译的宋代古书《席上腐谈》。
2.6【镇星和太阴星的家家酒】
镇星和太阴星都巡回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好似二十八个旅店。而镇星就像店长,每一年镇守一宿,28年巡回一圈。
太阴星好像旅客,每一天住宿一宿,28天巡回一圈(即一个月)。
每当镇星移动到下一个星宿的时候,太阴星就已经沿着28宿旋转12圈了。
①【牛女二宿】28宿中的两宿,牛宿就是包含牵牛星的星宿。女宿就是包含织女星的星宿。二宿之间,以银河相隔。每年七夕,喜鹊在树木间群集,好像在银河上搭了一座桥,民间据此杜撰出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
古人经常使用太阴星在28宿的位置来指代当前是一个月份中哪一天。
例子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出自苏轼赤壁赋。他用来说明苏轼写作赤壁赋的时候,月亮正处在斗宿和牛宿之间。也即七月的望日。这是文人特殊的装X方式。
2.7【四神兽】
古人将二十八宿划分为七宿一组。分别将四组七宿想象为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四大神兽。如下图。

引申:
①【牛女二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的两座星宿
②【斗牛二宿】:斗指勺子,斗宿类似勺子。牛宿即牵牛星。斗宿和牛宿之间,正对紫薇垣的南天门。因此西游记里说,孙猴子刚诞生的时候,目运两道金光,直射斗牛之间,惊动了南天门高御座上的玉皇大帝。原因在于斗牛二宿斜对南天门。
③【龙虎衔壁图】:古人认为人死去之后,会升天变成天上的星星,进入紫薇垣,陪伴于昊天上帝左右。而进入紫薇垣走北天门,而不走南天门。
南天门斜对张宿,张宿类似于两条丝带系着玉璧的形状。古人认为人死,灵魂穿过张宿直达北天门。而张宿处在青龙七宿和白虎七宿之间。因此古人在墓室里绘制龙虎衔壁图,来指导死人登天。

2.8【岁星纪年法】
岁星每12年沿着28宿旋转一圈。因此可以将28宿划分为12星次。
四神兽每一兽对应3个星次。每个星次对应两个宿或者三个宿。
这12个星次分别为:
①青龙三星次:寿星,大火,栃木。对应辰卯寅三个地支。
②白虎三星次:降娄,大梁,实沈
③玄武三星次:星纪,玄嚣,娵訾。此星次都对应上古的贤王贤后的姓名。
④朱雀三星次:鹑首,鹑火,鹑尾。分别对应朱雀的头,身,尾三部分。


2.9【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1.黄道:黄道指太阳在天空中一年旋转一圈的轨道。白道指月亮在天空中一年旋转一圈的轨道。黄白二道都和二十八宿几乎重合。
2.【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古人将黄道划分为365度,一度代表一天。使用混天仪,观察太阳运行位置在黄道的哪一度就可以简单的判断现在属于一年的哪一天。古人还将某些特殊的度划分为24节气。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物候,可以方便的安排农业生产。
3.【二十四节气】:略。
2.10【皇天上帝和后土娘娘】
商周人的信仰划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部分。
天神指以昊天上帝为代表的夜空中诸星,以昊天上帝为尊【又称皇天爷爷,皇天上帝,紫薇大帝,北辰,帝星等等】。领导着周围的日月,星官以及三垣里其他星星代表的尊神。
地祇以后土娘娘为领导,主要领导五岳四渎的九位大神。五岳指华山,泰山,嵩山,衡山,恒山五位山神,以及江水,河水,济水,淮水四位水神。
人鬼指上古贤王死后归于上天的魂魄,比如帝喾,商汤,文王,武王的魂魄都称为人鬼。
拓展:后世道教在总结这些上古神仙,提出了四位尊神。
①后土娘娘
②勾陈大帝:位于紫薇垣里的一颗亮星,俱说是紫薇大帝的哥哥,负责辅佐紫薇大帝的亲王。
③南极长生大帝:就是指南极星。
④紫薇大帝:即昊天上帝,北极星,居住于紫薇垣中,是最高尊神。
2.11【禋祭和封禅】
那么古人是如何祭祀神祇的呢?首先古人先在地面上堆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土台,这个土台四周开辟四条可以爬上去的台阶。甲骨文亚字保留了该土台形状。
祭祀的时候,主祭人,登上土台。土台上预先准备好围成一堆的柴火,主祭人将祭品在柴火上燔烧,燔烧的烟上达于天空,就代表天神接受到了贡品。这种祭祀过程被称为禋祭。
其中祭祀昊天上帝的祭祀是最为特殊的,被称为禘。【后世由于祭祀祖先也称禘,所以祭祀昊天上帝的禘被特称为大禘礼】。
此外到了后期这种禋祭被特化成了两种祭祀,登泰山以祭天的封祭和降梁甫山祭地的禅祭。合称封禅。
①【祭祀土台】:如下图甲骨文字形。

②【封禅】:封禅指在泰山周围祭天祭地。封祭在泰山顶上搭圆型土台来献禋祭以祭天神。禅祭在泰山脚下搭方型土台来献祭地祇。为什么要选择在泰山呢?因为山东的特殊地形,周围一马平川,唯有泰山一山崛起,显得特别高大,古人有言【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因为泰山看起来高大,越高大的地方越接近昊天上帝,因此要在泰山祭祀昊天上帝。
③【封】:什么叫封?封指在土上加一掊土,本意是指修复加高祭天用的土台,引申为祭天。帝分封诸侯需要通告上天,每次通告就要举行封禅仪式。因此封还有分封诸侯的含义。
④【封禅遗迹】:依据南宋罗泌在《路史》一书中的统计,泰山上总共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各个时期封禅留下来的土台。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他还散见发现了四五百座封禅遗迹。秦汉之后的君王很少封禅,他推测这些来源不明的遗迹应该就是上古秉持昊天上帝信仰各大氏族,比如伏羲氏,有巢氏,蜀山氏,隧人氏所留下的封禅遗迹。
2.12【明堂辟雍】
昊天上帝信仰发展到后来,人们不满足于初始的土坛献禋祭。
逐渐开发出了天神地祇人鬼祭祀三合一的宗教建筑,称为明堂。
明堂分三层。
第一层是十字形,中心方形的建筑,四周开四个凸起的门厅。这四个门厅分别象征春夏秋冬。第一层祭祀祖先,比如商汤,周文这些人鬼。天子居住于本层中心。臣子依据季节不同,分别从四个门进来朝拜。这模仿象征了,天上群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天象。本层的原型就是甲骨文的亚字,是商人祭祀的土台。
第二层是方形,象征地,用来祭祀五岳四渎的地祇。
第三层是圆型,象征天,用来祭祀以昊天上帝为核心的天神。
注释
①明堂类似于下图,但都复原的有细节上的不对。


2.13【天子与天命】
①古人认为紫薇大帝【昊天上帝】是整个世界的主宰。诸神【夜空诸星与日月】围绕他旋转,为他效力。
②天下:凡是天球笼罩下的全地接称天下。
③天子:天子是昊天上帝在人世间的儿子,天子接受昊天上帝的任命【即天命】来统治人间。当天子死了,他就会登天通过青龙七宿和白虎七宿中间的井宿,回到昊天上帝,作为昊天上帝的宾客。这称为“王死谓之宾天”。
④【用革其命】:当一个天子作恶多端,那么就会有人出来号称这个天子“自觉天命”。昊天上帝下神旨让自己“用绝其命,以行天罚”。如此,昊天上帝的天命就被收回,旧天子就失去了对天下统治。新天子接受昊天上帝的新任命统治天下。
2.14【商事鬼神和敬天法祖】
商人特别崇拜天神和人鬼。天神指昊天上帝为代表的天神。人鬼指商人自己的祖先。
【商事鬼神】:事指侍奉,商人热衷于侍奉死去的祖先。商人不太喜欢通过禋祭直接与昊天上帝沟通。商人喜欢通过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委婉的让自己的祖先向昊天上帝传达自己的意思。
商人挖掘大量祭祀坑,每一个祭祀坑祭祀大量的活人奴隶给自己的人鬼祖先,同时献禋祭给自己的祖先,焚烧书信给祖宗,让祖宗向昊天上帝代为传达自己的对今年收成或者某个战争结果的咨询。
做完这一套之后,就用甲骨或者筮草来占卜。昊天上帝将会将自己的旨意通过甲骨裂纹来通知商人。商人巫师通过解读这些裂纹,总结成有意义的预言,使用甲骨文写在这些甲骨上,然后集中掩埋。
【敬天法祖】周人十分反感活人祭祀祖先,然后传达上帝的这套残酷方法。因此周人敬天法祖。
敬天的意思任然和商人一样尊敬天神,但不侍奉天神。法祖的意思是只沿袭祖宗活着的时候定下来的祖宗成法,但祖宗死了之后,成为人鬼之后,就不再像商人一样用残酷的活人祭祀来垂询老祖宗。而是对这些人鬼敬而远之。
2.15【夏后商帝周王】
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夏朝称后,商朝称帝,周朝称王。
①后:后甲骨文是一个手拿一个拐杖,下面一个口。表示手拿拐杖,发号令的人。指代行政领袖。夏人治水开国,工程为业。故称后。
特别注意:后,君,司,尹四个字造字含义一模一样,都特指行政领袖。
②帝:帝是一堆米字型的柴火,上面一横,表示烟火。他指代的是向昊天上帝行禋祭的场面。帝特指宗教领袖。应此在商场,伊尹他是行政领袖,而商帝太甲是宗教领袖。因此伊尹凌驾于太甲,可以流放太甲。
③王:王的本意是战斧。特别注意,王的本意是大战斧,士的本意是小战斧。这两个来源相同。王指军事领袖。应此周人称王。
附录【后帝王三字的甲骨文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