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010:国家仪式

每天早晨八点,故宫的门一扇一扇打开。太和殿广场是游人必经的地方,但曾经除了举行国家的重大仪式,这里,没有人可以踏进。公元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顺治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将举行登极大典。凌晨三点,帝国最重要的仪式,开始准备。
皇帝的步辇、丹陛大乐、中和韶乐、卤簿仪仗,依次排列。皇帝登极的诏书、表文、玉玺陈列完毕。此刻,太和殿所有的大门都已打开,吉时已到,礼部尚书恭请玄烨,登上太和殿宝座。皇帝的面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物内部广场,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侍臣鸣鞭,广场上的官员向新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其实广场上的人,根本看不到殿内的皇帝,他们之间的垂直落差,足足有十米。而皇帝坐在宝座上,视线被丹陛遮挡,也完全看不见广场上的大臣。他们只是在上演程式化的正剧,惟有天在看。
笼罩在先帝丧礼气息中的登极大典,气氛肃穆、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只是陈设,并不演奏。但这乐章每年至少会奏响三场,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这三天,这个广场上都会举行最盛大的仪式。
除了这些国家仪式,这个可以容纳十多万人的广场,绝大多数时间是空荡荡的、静悄悄的。1945年,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华北战区正式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这也是它最后一场国家的仪式。
历史大戏的主角们,已经远去,留下这风云散尽的舞台,静静倾听着,后来者的足音。
登极:同登基,指帝皇即位。
丹陛:是古代建筑用语,是指古建殿堂前台阶中间镶嵌的装饰性石质艺术构件,
上面雕刻着各种特殊花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