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故宫100》009:大地色彩

2023-01-08 09:29 作者:思琦的独家记忆  | 我要投稿


  1. 2011年9月21日,北京中山公园的音乐堂里,一场西方古典音乐会正在进行;而在五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戒备森严的皇家禁地。在明清两代,这里被叫做社稷坛,除了每年两次定期的祭祀外,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事件,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典礼。

  2. 每年的春、秋的祭祀日,皇帝都会在日出前一个小时,赶往社稷坛。他要去祭祀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两位重要的神仙——社和稷。太社之神名叫句龙,专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弃,主管谷物。古人认为土地和粮食是养育人民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社稷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国家的同义词。

  3. 当年永乐皇帝在肇建紫禁城时,按照《周礼》中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禁城西侧建造了社稷坛。每次大祭前,都会将社稷坛坛面上的土重新更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阴历的二月和八月,工作人员都会将坛面上的土翻整一新。

  4. 这些土壤放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含义。明朝在祭社稷前,要从河南取黄色的土;从浙江、福建、两广地区取红色的土;从江西、湖广、陕西取白色的土;从山东取青色的土;而黑色的土则从北京取得。全国三百多个县,每县各取土百斤,再从四面八方运往京城。

  5. 五种颜色的土,铺洒在社稷坛上,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着海内的一统。清代取土的地方,虽然与明代有所不同,但五色土也是取自全国各地,契合了四时时令,自然是对风调雨顺最好的企盼。

  6. 古人敬畏自然,对于大地的膜拜,已延续了几千年,但这并不能给封建王朝带来江山永固。1911年9月,这里在举行了最后一次祭社稷的仪式后,五色土的神圣地位,渐渐被人们淡忘,这里也再没有了庄严肃穆的祭祀音乐。如今,人们来这里的目的多是娱乐休闲,放松身心,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之声。


纪录片《故宫100》009:大地色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