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京三下乡红色之旅

2023-08-17 11:55 作者:数理大帝  | 我要投稿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之深厚,承载六朝古都之文化底蕴,在三下乡活动的几日之间,我们小组的足迹遍访了南京大大小小的一些红色文化景点,其中又主要造访了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中山陵等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中心,在学习和温顾党史的同时,加强了红色基因,宣传了革命力量,磨砺了斗争精神。

南京党史馆是一座承载了红色历史底蕴的建筑,其外观看上去犹如一条巨舟,满载着希望和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而行,党史馆临近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内历史万千,古老的照片,娟秀的文字,或是影像资料,或是书纸信笺,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斗争奋战的种种过往。场馆的大门上,是邓小平同志留下的墨宝,那“渡江胜利纪念馆”六个鎏金大字,配上革命的一抹红色的底,犹如初升的红日,犹如漫天的星辰。鲜红,是革命的底色,是青春最靓丽的风采,是无数前辈们用血浇灌出来的伟大革命胜利果实;金黄,是丰收的颜色,是稻谷被充盈的穗实压弯的灿烂,是秋天满街的梧桐,是奔涌的黄河,是生命的颜色。一座馆纪念一座城,一座城养活一城人,即使是在场馆之外,很多南京的老一辈人看到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那一刻,还是会忍不住的泛起泪花,遍历过斗争之艰难方识胜利之甜美,对比往昔之艰苦,方知当今之荣盛,我们的美好生活,这种再无衣不蔽体,食无裹腹的生活,才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在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该历史遗址虽然处于南京的闹市区,但是人们路过此地的时候都会自觉的将说话的声音压低几分,这几分中带着三分敬重,三分肃穆,和四分的骄傲,路过此地的人大多是梅园附近的居民,周恩来虽然不在梅园了,但是他留给梅园的精神却早已传承了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梅园居民们。“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是习总书记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上的讲话,是的,周恩来留给梅园的不仅仅是那些办公桌椅或者是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小宝曾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近30年,他在所著的《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新书首发式上表示,期盼读者在阅读中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更能从书中汲取精神力量。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深刻具象与真实写照,像一盏明灯,照亮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最后是中山陵,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从此中国进入了主权在民的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他的陵寝也显得恢弘大气,向天下展示了他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长达392级的花岗石阶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我们去时正值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往来不断,但是整个中山陵中缺从未有商贩大声吆喝之声或者是游客大声喧哗之声,在这块神圣而庄严的陵寝边上,每个人都保持着安静,心怀敬畏和尊重的表达着对这位先驱者的无尽哀思。


南京三下乡红色之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