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评人史上最高分你就只看到裸舞

2018-06-12 19:02 作者:毒舌电影  | 我要投稿

MTC 89分(满分百分)。


戛纳场刊史上最高 3.8(满分四分)。


还没上映,豆瓣想看人数六万(是同类片,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两倍,贾樟柯《江湖儿女》四倍)。


什么电影?


你一定猜到了——

《燃烧》

버닝


周末刚出资源,Sir就第一时间撸了。


周六下午15点到19点,第一遍;周日晚上23点到凌晨两点,第二遍。


先说结论。


确实好。


不算那种顶级的好,也是罕见的,不合常规的好。



事实上,比起之前种种媒体高分,《燃烧》于Sir,仅导演李沧东一个卖点就够。


李沧东,作家出身,曾任韩国文化部部长,43岁才开始拍电影,作品只有六部,但部部结实。


奖项?不在话下:


  处女作《绿鱼》韩国青龙奖最佳导演奖;

《薄荷糖》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绿洲》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人、国际影评人奖;

《诗》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密阳》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


《燃烧》延续了一出手必有奖的传统,憾败戛纳,也包揽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大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

 

《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烧仓房》,用李沧东的话说,这是一个苦苦寻找八年的故事。


观众翘首以盼。


但等到后,绝大多数的评价却是:没看懂。



纵使绝大多数媒体,自媒体,也抓着女主那场夕阳裸舞大书特书,好美,好梦幻,好迷离……


呵呵。


《燃烧》就这场戏?


今天,Sir必须(斗胆)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拆解这部电影。


既是解谜,也是正本。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在观影后再看。


于Sir而言,《燃烧》既李沧东,也不李沧东。


先说李沧东的不变


和过去借边缘人物折射出韩国现实困境一样,《燃烧》同样有李沧东式社会学的细密度。


简单撸一下故事——


钟秀(刘亚仁 饰)退伍回来,梦想当一名小说家,但父亲被拘,不得不回乡料理农舍。

 

工作时,他偶遇从前邻居惠美(全钟瑞 饰),被后者若即若离吸引,亲吻,上床,并答应在惠美非洲旅行时,照顾她家的猫。


不日,惠美回来,但在机场上,钟秀等到的除了她,还有一个在旅行时认识的年轻人,Ben(史蒂文·元 饰)。


Ben身份神秘,却非常富有。


他爱她?她爱他?


……

 

乍看之下,这就是一个年轻人三角恋的故事,但仔细想想,事实上,这三人其实都意有所指。

 

首先,职业

 

电影开场,就给出了钟秀和惠美职业。

 

货车门占据了画面四分之三,钟秀出场,我们先看到他呼出的一缕青烟。


这缕烟,和他作为普通物流货车司机身份一样,轻飘飘的。


惠美,人未到声先至,在巨大而空旷的音乐声中,一个在商店门口跳舞揽客的橱窗女孩映入眼前。


同样是基层职业,同样轻飘飘。


相反,神秘男子Ben,是唯一没有正面点明职业的主角。


从钟秀盯着他家这个建筑物模型(黄色框),暗示出Ben有可能从事房地产开发。


但他最有钱。


《燃烧》很懂得藏。


它关于贫富差距的碎片俯首皆是,它都不明说。


住处


钟秀住坡州市万隅里,“三八线”附近的乡下农村。惠美住龙山区厚岩洞,普通居民区,而Ben,住瑞草区盘浦洞,江南富人区

 

住处即出身,也是你此刻经历的环境。


钟秀的家,天天都能听到的朝鲜对南广播,寓意紧张南北关系。钟秀家的电视,播报的是特朗普演讲,暗指美丽但泡沫的美韩关系。而Ben,和朋友的聚会,高谈阔论的物欲则是实在的中韩关系。


出身即阶级。


阶级就像命运,难以逾越。


我国的青年失业状况

正以OECD(经合组织)会员国中最快的速度急剧恶化中


有必要给大家几组数据。(摘自《愤怒的数字:韩国隐藏的不平等报告书》)


在韩国,2016年开始,基本工资虽然高达8000元人民币,因为物价高,楼价贵,90%的人都无法存钱,同时,有30%的人生活在贫穷线下。


换言之,与我们在韩国一般影视作品看到的光鲜亮丽不同,当下的韩国,也在经历着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撕裂。


1%的上流阶层,掌控着90%财富和权力,这种上流阶层还是世袭制。


就好比一位首尔大学高材生自杀留下的遗言:


今天影响你生命的,不是你的聪明智慧,而是你父母拥有多少财富(出自作家钟乐伟的书评)


物质的匮乏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


这才是真穷。


注意《燃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被扭曲。


钟秀爱惠美吗?


爱吧。


但这爱,更像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祈求。


惠美之于钟秀,就像他们发生关系时,从南山塔的玻璃反射过来的光,要运气好,才能获得的恩赐。


Ben爱惠美吗?


不那么爱吧。


你看,当惠美沉浸在自己叙述中起舞时,Ben的朋友或假装关心,或许等着看笑话,Ben呢?


他感受更冷血。


一个敷衍的哈欠。


换言之,惠美之于Ben,只是一种毫不费力的接受。


至于惠美,她怎么想,她到底(更)爱谁?


影片并没有点明这一点。


但从她的行为看,这是一个被两边夹击的束缚者。


她厌倦皮相,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整容。


她向往great hunger(大饥饿,意指精神上的圆满),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委身于另一个阶级,对付little hunger(小饥饿,意指日常的满足)。


惠美在片中共有三次跳舞。


一次是在商店门口,像充气公仔一样被设计的挣扎之舞。


一次是在富人聚会中,自得其乐又无人喝彩的尴尬之舞。


而被许多人夸赞的日落之舞,它美在哪呢?


都没夸到点子上。


在Sir看来,它美在自由


只有这一刻,惠美的舞蹈,不来自必须,要求,她脱去上衣,如柳枝般摇曳,只为自己而跳。


只是,这完全袒露内心的一刻,对她身边的人来说。


一个依然不在乎。


一个感觉到屈辱。


你怎么能那么轻松地脱衣服,当着男人的面



可笑吗?


或许我们更该感到可悲。


于此,《燃烧》正式一分为二。


接下来,也就是李沧东的变


如果说前半段的《燃烧》是一部爱情片,那后半段,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悬疑电影。


导演李沧东首次借用悬疑元素,就完全扼住悬疑电影的要领。


他不说破。


惠美死了吗?是不是Ben杀的?钟秀为什么杀Ben?


自始至终,《燃烧》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也因为没有准确答案,所以它的意象,也就一生二,二生三……地丰沛起来。


比如第一个问题,惠美死了吗?


Sir倾向死了。


不仅是她的消失,她公寓从凌乱到整洁的改变,注意这一幕。


钟秀曾接到名为惠美电话。


他接了。


但对话那头只有凌乱的跑步声,之后,是车喇叭声,再之后,周围风声盖过钟秀的疑惑和重拨提示,连带作为画面主体的钟秀,也模糊起来。


被风声掩盖的,不就是惠美的生命和钟秀的过去的自我?


第二个问题,(惠美)是不是Ben杀的?


Sir也倾向是。


Ben的爱好,烧塑料棚,显然就是指跟惠美一样,无人在乎,无可依靠的底层。


Ben:韩国吧,塑料棚真的很多,那些又没用又脏乱得碍眼的塑料棚。们,好像都在等着我把它们烧了呢。还有,我看那些燃烧的塑料棚,会感到喜悦然后这里,这里会感受到贝斯声,从骨骼深处响起的贝斯。


这些塑料棚被烧了(这些人被杀了),警察不会在乎(家人不会寻找)。


注意看Ben交往的女人。


从惠美到下一个,都是必须依附他的人。


女人对他,就像菜。


勾引(购买),打扮(烹饪),再杀害(吃掉)。



那,钟秀为什么杀Ben?


仅仅是夺爱之恨?


当然不是。


Ben对钟秀的摧毁,是全方位的


先是物质,一起接送女孩,钟秀开的是破烂不堪的铁皮卡车,他开的是保时捷。


之后是精神,钟秀说他想当作家,Ben问,你在写什么?


我现在还不知道该写什么小说


最最关键的是,信仰。


还是那个关键点,影片中段,抽了大麻的钟秀终于“斗胆”对Ben说,我爱惠美啊。


但Ben反应呢?


呵呵。


这反应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爱又怎样,不爱又怎样,你跟她,不过是等待被燃烧的塑料棚而已。


但这一切,李沧东都没有说破,相反,他把悬念,埋藏在每个观众的理解里。


这就是《燃烧》超越一般悬疑电影的地方。


就像贯穿影片后半段那口水井。


究竟存不存在。


惠美说存在,她小时候就掉进去过,被困几个小时,还是被钟秀救出。


惠美家人说不可能。


惠美的邻居,村长回答也好像没有。


只有钟秀妈妈给出确定回答。


但她忘了惠美有没掉下去。


那这口水井到底存不存在?


事实上,比起井存不存在,我们更该追问的,谁是相信水井存在过的人。


我们再捋捋这些人的人生——


惠美,钟秀妈妈,都是逃离家乡的人,也都是名义上的贫苦者(两人都负债累累)。


惠美妈妈,村长,都接受家乡的贫困,也是名义上,似乎活得不那么窘迫的。


但问题在于,后者比前者,这些看上去“幸福”的人,其实都没有机会(勇气)看看外面的世界啊。


就像一开始埋头苦力的钟秀,他原本可以继续埋头干下去,只是当他遇见惠美(解开了性),遇见Ben(解开了性之上的种种欲望),他不能,也不可能再装看不见。


他也,开始相信井的存在。


这正是钟秀不得不杀Ben的关键原因。


前者只有杀了后者,才能(敢)活下去。


很多人给《燃烧》打低分,理由是,它怎么这样。


但《燃烧》想问的是,谁让我这样,我怎么不能这样。


《燃烧》就是一部“你理解越多,困惑越多”的电影。


比如电影里的塑料棚。


是什么?


既是消失的惠美,也是那个不存在的橘子;既是那口时无时有的井,也是那远在天边,但偶尔会射进你生活的南山塔。

对着标志建筑自渎,就不用Sir说什么意思吧


片名《燃烧》更是暧昧。


通常情况,我们认为,燃烧,是火吞噬了被燃物。


但当火彻底吞噬了被燃物,火,不也就熄灭了?


这,不就是《燃烧》“浅薄”三角恋的隐喻。


隐喻的精彩正在于它超越了它的本体。


就像《燃烧》超越了一般悬疑片,超越了原著。


Sir再说一例吧——


Ben杀死了惠美,钟秀杀死了Ben。


谁是加害人,谁是受害人?


但在Sir看来,这段虐杀的每个人,既是加害人,也是受害人。


他们其实互相“燃烧”(杀死)


惠美以情欲杀死钟秀,钟秀以父权杀死惠美;


惠美以无趣杀死Ben,Ben以虚无杀死惠美;


Ben以轻蔑杀死钟秀,钟秀以愤怒杀死Ben。


但就算是这样,塑料棚,烧塑料棚的会被根绝?


不会。


只要还有不公。


不公指向愤怒,而愤怒的结局,就是失控。


就是燃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 

 原文发表自「Sir电影」



影评人史上最高分你就只看到裸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