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猫轮式装甲车,来自南非的快乐,非洲南部一霸
上世纪70年代,南非认识到自身防务对轮式装甲车辆的需求,与其他国家研发轮式装甲车不同,南非主要是针对自身的特殊情况,该国的周边没有强力的军事力量,发展重火力轮式车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适合当地的地形条件,足以应付周边局势。

大山猫轮式装甲车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用以替代Eland-90(南非仿制的潘哈德-90)等型号装甲车,在70年代中期,南非暂时装备6轮的Ratel-90装甲车,事实证明它确实拥有很好的机动能力,兼顾运兵和火力输出双重能力,但是它毕竟只是临时措施,与南非理想中的重型战斗装甲车还有差距。
在70年代末,南非设计了3款8轮式装甲车,火炮则是安装了HV 77毫米炮(这是一种二战英国QF 17磅炮的衍生型号,通过与海军3英寸舰炮结合,发射75毫米口径弹药,为了避免搞混了所以重新给了这个名字),这几款装甲车主要是用于验证相关理念和技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是80年代出现的另外三款装甲车,它们得到了一些德国技术的支持。

在经过测试后,一种新的装甲车在1987年问世,它整合了几款实验车的优点,在1989年8月交付部队,次年开始量产,这就是大山猫装甲车。
大山猫装甲车拥有比较“刚正”的外形,动力为一台563马力10缸水冷柴油机,对于一款轮式车辆来说可谓是动力澎湃,行走装置采用8×8轮式,每个车轮都有独立悬挂,以及中央胎压控制系统等,前两轴控制转向。

车辆的装甲防护重点强调车底防护,这是因为当时南非在许多行动中总是遭遇地雷,这种廉价的武器被周边武装大量使用。整车采用焊接钢装甲,底盘加强了对乘员的防护,提高在触雷后的生存能力。车体正面具有较大的首上倾斜,可以抵御23毫米穿甲弹的攻击,侧面可以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炮塔尺寸较大,其造型乍一看还有点主战坦克的样子,不过防御力与车体差不多,并没有明显提升。

主武器为一门76毫米高射速炮,这是奥托76毫米舰炮的衍生型号,它的炮口初速度能达到1600米每秒,最大能击穿311毫米钢装甲,对没有复合装甲的坦克而言具有很大的威胁;辅助武器为2挺MG4型7.62毫米机枪,另外在炮塔后部两侧共安装有8具81毫米烟雾弹发射器。
1994年,大山猫将主炮换成了GT7型105毫米反坦克炮,使用北约标准弹药,在静止状态下可以达到每分钟6发的射速,不过相应的弹药携带量也少了很多。它大量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可以根据情况换装不同的火控等系统。

单就大山猫的基本性能来说,它与同类型8×8轮式战车区别不大,但是在非洲南部地区则是绝对的高技术装备,是合格的坦克猎手,并且在它的底盘基础上也研发了不少衍生车辆。

大山猫装甲车重28吨,车长7.1米,炮向前总长8.2米,车宽2.9米,高2.6米,最大公路速度120千米每小时,最大越野时速6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1000千米,采用4人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