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op 3全奖的背后:去年申美国,我竟全军覆没!

2023-10-02 09:57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专业:海本MSE

交换:美国一学期

科研:本校三段+香港暑研一段

推荐信:三个本校教授

文章:两篇一作(申请前)

录取:UChicago PME PhD (PME fellowship), CMU MSE PhD, UIUC MSE PhD


因为很多厉害的学员们已经很深入地从标化成绩,科研,推荐信等方面写了他们的心得体会。这篇文章我就尽量避免重复的角度,更结合自身以及自己所代表的一个群体去写一些经验和教训。



申请PhD:海本的优势和劣势

从目前PhD申请结果来看海本的申请结果越来越在申请中占有一席之地。像各专业四大,或者六大的学校的PhD招生对申请者的本科学校或许有更重的加权考虑。但这也不代表哪一方会有绝对优势,很多时候也都取决于个人的plan和motivation.
优势一:相比于国内Top本科的学业的竞争没那么内卷,GPA的压力相对较小。像我所在的本科学校 (QStop15), 本地学生的录取率较高,所以单从考试能力来讲,作为国际学生是比较容易刷GPA的。这样GPA的压力小了,自然能利用余下的时间和精力去丰富其他申请指标。

优势二:有更多的科研,实习,交换机会,自由度更高。如果本身是一个对未来目标很明确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就如鱼得水,并且不随大流去利用这四年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虽然我自己在大学前半段都是随波逐流的状态,但最后也有很多方面得益于这个平台和资源,比如交换经历,实习,以及论文发表。如果能够更加利用好平台,从大一就能明确自己的本科规划,有经验丰富的前人引路(比如世毕盟),相信在最后各种申请指标都能达到顶尖。



优势三:更有分量的推荐信。美国学校对于海外教授的推荐信整体上比国内推荐信更加认可一些。不过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本校的推荐信,因为推荐信作用的本质还是教授之间的connection。在我的package中,三封推荐信都是来自本校教授,从申请结果来看应该都是强推。当然但还是与一些目标校失之交臂,就凸现出这种connection的重要性了。不过对于海本来说,在这个全民暑研的时代,推荐信的优势也逐渐变小,所以想要有把握的申请该暑研的还是要暑研。


劣势一:本科的科研氛围。虽然海本也有非常热衷于科研的学生,但整体上来说,海本的科研氛围是很难和国内较好的本科比的。这其中也包括几点原因。首先很多海本的本科教育就是就业向的,这样本科期间就会更多的去找实习而缺少科研的参与度。像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从众“去找实习,处在一段迷茫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对于国内MSE本科来说,大多数人毕业后会选择读研读博,因此本科期间会有较高的科研参与度。另外,在申请的经验上,国内同学能获取的信息更多,也有学长学姐的分享和引路。将申请交换,科研,暑研变成了一种更加流程化的方式。



申请前期准备

像之前说的那样,我本科的前两年基本没有对未来明确的规划,什么都去尝试了一些,也像其他人一样海投简历到各个实习岗位中。大三上去UCB交换的这段经历让我比较明确了去申请PhD的这个道路。所以说,一直到申请开始的前几个月,我才真正的有时间去着手于准备申请。


和世毕盟签约也是在申请季前几个月的事情。那个时候其实也比较犹豫,因为自己的背景基本上不会再有提高了,所以担心并不会给我很大的帮助。不过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世毕盟许多年来的经验以及掌握的信息量,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我的背景,也能给申请提供一个稳定的保障。



在申请过程中,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哈佛大学PhD)都对我的申请package很有信心,并且帮助我如何在CV,PS等文书中发挥出亮点和避坑,也给了很多关于申请前后套磁的建议。所以整个申请过程是比较稳扎稳打,每个环节都高效轻松地完成。所以无论对于陆本还是海本申请者来说,能够尽早有一个世毕盟一样的引路人,一步一步打造自己的背景,申请的portfolio就远远领先大多数本科前期比较迷茫的同龄人了。


最后,感谢父母对我各种决定的支持,迷茫时候的鼓励和信任,感谢女票一直以来的陪伴以及“监督”我的执行力,还有朋友和学长/学姐的建议和帮助。祝学弟学妹们申请顺利!


top 3全奖的背后:去年申美国,我竟全军覆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