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1.6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每一个资本家着手经营时,首先要把他们的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这两个不同部分的资本,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按照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或磨损程度,转移到新产品上去。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的,因此,马克思把它叫做不变资本。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家把它用掉以后,却会在生产过程结束的时候得到工人在他企业中生产出来的新价值,而这一新价值,还大于资本家所购买的劳动力价值。因此,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会发生价值量变化的,它会生产自己的等价(劳动力价值),并生产一个超过部分,即剩余价值。这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会增殖的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可变资本。
一个商品的价值,就是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所构成。用马克思采用的代号来表示商品价值的构成,就是c+v+m。
马克思的这个资本划分法,明显地揭露了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从而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泉源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科学划分法,可以使我们测量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不创造新价值的,因而要了解工人所受的剥削程度,就可以由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来决定。
以百分数表示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马克思把它叫做剩余价值率。以m′表示剩余价值率,那末,


剩余价值率表明:工人的劳动按怎样的比间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变动,也就是能,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有多大一部分用来补偿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有多大一部分是白白地替资本家做工。剩余价值率愈大,表示工人被剥削的程度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