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描绘崭新画卷 乐享富美昙山

2023-09-13 11:31 作者:掌上济宁  | 我要投稿


俯瞰老龙湾特色民宿一角


茶叶成品罐装


采摘园体验田园生活


核桃脱皮晾晒


水蜜桃采摘


“汶上新丰景优选好农品”直播现场


“秀美白石乐在昙山”石雕产品直播平台


头雁主播白石示范基地


昙山茶园采茶忙


整洁的庞楼村街巷

掌上济宁讯(记者 刘建新 通讯员 张明 李林 郭刚 摄影报道)白石镇位于济宁市汶上县东北部,与泰安市宁阳县接壤,面积7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人口4.2万人,先后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省“一乡一品”核桃种植示范镇、省旅游强乡镇、省森林乡镇。白石昙山乡村振兴片区位于白石镇西部,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1.8万人。片区以“一区六园十二村”为总体布局,以打造“生态绿色新典范、产业发展新高地、文旅融合新样板、党建引领新标杆”为目标,推动全镇农业全面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山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农民挑起金扁担,乐享乡村振兴硕果。

秉承“生态+绿色”理念,让“荒山”变“青山”。昙山海拔179.3米,为汶上最高山峰,属泰山余脉,有“中都岩壑之美,莫过乎昙峰”之说。由于降雨量减少,加之疏于管护,昙山一度变成荒山。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白石镇以西部保持自然原生态、东部打造山林新景观为整体布局,完成了山体修复并实施高标准立体绿化,栽植乔木、灌木等各类绿化苗木20余万株。实施推水上山工程,铺设引水上山管道3000米、节水灌溉管道4000米,打造3000亩具有地方特色性、观赏性的山地林相,形成一幅“三季有花、常年披绿”的生态田园画卷。

创新“支部+产业”模式,让“青山”变“金山”。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借助三资清理,片区内成立了12家种植类、旅游类合作社。2016年片区内9个省定贫困村出列,2022年村均集体收入85.8万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31.9%。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小额贷款资金投入、劳务输出入股分红,实现人均年增分红310元。片区成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和高地,茶、果、花、文创等多个产业竞相发展,引进了祥河茶坊、大善堂、鸿天服饰等经营主体,建设了一批共富车间、共富工坊。培育了鲁昙百合、昙山云搂茶、核桃家族、昙峰核桃等23个品牌,开发了系列锈石文创产品并成为第一届山东手造产品。夏村、南泉沟村被评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祥河茶业被评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片区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注重“农业+文旅”融合,让“金山”变“美山”。昙山古来即是底蕴浓厚的文化名山,山上有昙山书院,即山仁堂,明代汶上的4位尚书及上百位举人均从这里走出。文殊般若碑、水牛山摩崖石刻、明朝郭尚书林、荣子墓等一批国家及省市重点保护文物保存完好。通过铺设1500米环山步道,昙山12个景点串点成线。规划建设千亩生态有机茶园,打造了昙山茗茶文化体验馆。精心建设老龙湾旅游特色民宿,新建和改造民宿15处,吸引大批游客体验田园生活。片区内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北泉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景区化村庄,寨子村采摘园被评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庞楼村被评为市级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夏村、寨子村被评为市级景区化村庄,昙山风景区也晋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如今,昙山片区山水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成为现实。

探索“人才+善治”路径,让“美山”变“乐山”。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依托环昙山党建示范区,建立1个片区党委、6个功能性党支部、4个特色党支部“1+6+4”组织架构,配强12名党支部书记,吸引返乡创业27人,村内任职9人,开展新农人培育培训1200人次,带动解决群众就业3100人。在2022年全县村级大考核中,寨子村和夏村分别位居第3名和第7名。打造环昙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以文明实践助推美德信用、数字乡村共同发展。创建全国乡村振兴“头雁主播”示范基地,累计培育本土化电商网红20人,今年以来开展助农直播60场,销售额达500余万元。立足片区实际,创建“秀美白石、乐在昙山”品牌,设计了“白小石”整体IP。目前,昙山已成为周边县区居民常去的游玩锻炼的好地方。片区环境优、人舒畅、收入增,乐居、乐游、乐购成为新风尚,“荣子三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描绘崭新画卷 乐享富美昙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