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拜松还拜松!休谟斯可能的原型——美洲野牛
老尸参上!
是非常不好鉴定的牛科干员
甚至精二立绘本体就出镜一天灵盖
但是哥伦比亚?

休谟斯的英文名“humus”是“腐殖质”的意思,差不多算是植物残骸分解形成的天然有机肥,和他本身废物利用的专长倒是挺搭的,但对原型鉴定是一点帮助也没有
不幸中的万幸他出身哥伦比亚,而北美地区现在还没灭绝的牛亚科动物就一种——就决定是你了,美洲野牛(Bison bison)!

美洲野牛生活在北美的大平原地区,一般在靠近河流水草丰美的地段出没,所以 没啥文化的 美国人也管它们叫“Buffalo”,即“水牛”,但凡见过水牛都知道这俩长相差得有多离谱,而且就看美洲野牛那一身的毛皮也不像是成天泡在水里的嘛

美洲野牛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牛科动物之一,成年雄性体长最多能达到3.5米,肩高超过2米,体重更是达到惊人的1.3吨左右。它们的肌肉和骨架及其强壮,全力冲锋的时速达到70公里每小时,垂直跳跃高度超过1.8米,妥妥的大平原坦克

然后美国佬看了一眼数据表示针不戳,要不咱弄点6米高,打进地下2米的钢梁围栏给它们圈起来养肥了吃肉?

以上情况绝对属实
事实上,由于美洲野牛肉高蛋白低脂肪还低胆固醇——换句话说柴得塞牙,但他们就好这口不是吗?如今生活在北美的种群绝大多数都是被圈养的家畜了,真正的野生种群少之又少,而且近年来因为和其他家牛(Bos taurus)杂交导致的基因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现在美国纯种的美洲野牛群落可能仅剩分布在国家公园里的两个。所以尽管IUCN“近危”的评级似乎还不错,但这个物种的未来实际上仍然岌岌可危。
顺便,由于美洲野牛和家牛根本是两个物种(甚至不在一个属,差别大得相当于老虎和你家楼下大橘搞CP),因此它们的杂交后代特征之一就是仅有雌性可以继续生育,雄性则天生不育,美国人还专门给这个品种起了个名叫“beefalo”

目前的研究表明,美洲野牛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在上一季冰期穿越封冻的白令海峡来到新大陆的。经过数万年的开枝散叶,据推算在18世纪后期北美地区生活的野牛数量超过了恐怖的60000000头。然而我们都知道,18世纪后期那会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帮人类在北美东海岸暗戳戳地签了一份合同,叫做《独立宣言》
100年之后的1889年再统计,北美地区美洲野牛的数量还剩——深吸一口气——541头




现如今情况可能也没有太多改善,2020年美国政府宣布的牛口数量是约360000头,但是别忘了其中绝大多数都在牧场里,好比统计一个地区的野猪数量你把养猪场里的都算进去了,个中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
顺道一提,2016年美国把美洲野牛定成了国兽,这么看来还挺符合他们的形象——肉体强壮威猛,种群看起来繁荣昌盛实则一茬不如一茬
反倒是毛子们对美洲野牛挺上心的,俄罗斯从2006年开始花大价钱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美洲野牛,并且在西伯利亚建立了一片野化研究区,他们似乎试图通过让美洲野牛适应环境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复现五千多年前灭绝的西伯利亚野牛(Bison priscus)

最后,休谟斯的出场也解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拜松的原型到底是啥
野牛属一共就两个物种,既然不是美洲野牛,那拜松的原型就只能是另一位——欧洲野牛(Bison bonasus)了


欧洲野牛体型和美洲野牛类似,但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欧洲野牛的角比较前倾,符合它们像羊一样用角互抵的打斗习惯。而美洲野牛的角是朝直上方,因为它们不怎么太需要角,遇事车过去就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