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长要注意这些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2023-09-08 15:34 作者:美术侦探社  |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提到美术,大多数家长的第一想法是让孩子学习画画。但美术的形式不是单一片面的,创意手工、剪纸拼贴、书画展览、艺术绘本、美术博物馆等都是美术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美术教育,你是否也有这些误区呢?下面郑州零翔画室刘老师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郑州画室

误区一: 

过分强调绘画的“像”,忽视了孩子的想象力

有的家长向老师抱怨:“孩子学了这么久的画画,连一个圆都画不好。”

我们都知道,画画对于孩子来说,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自由创作的过程。

但当孩子画画开始依赖尺子、圆规后,会渐渐变得盲目追求把画面画得规规整整,比如怎么才能把线条画直,圈圈画得圆。

时间一长,孩子的画变得越来越死板、僵硬,就失去了画画本来的意义和乐趣,反而变成是一种任务和负担了。

误区二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儿童绘画受孩子年龄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绘画能力的表现也不一样。

1岁 ~ 2岁

随意涂鸦;

这个阶段是孩子最初接触涂鸦的过程,孩子刚刚明白通过手臂运动可以让手上的笔画出痕迹,因此这个阶段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2岁 ~ 3岁

有控制的涂鸦;

随着孩子对手部肌肉和手指肌肉的控制越来越强,这时他们的涂鸦会更加有控制,这时孩子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了,尽管他画的还是那些我们看不懂的形状,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自己画的东西赋予意义。

3岁 ~ 4岁

线条和图案;

这个阶段开始,孩子的画画中慢慢开始呈现出直线、曲线和图案,也是这时开始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画画了,会在画画之前思考要画什么,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能在大人眼里,孩子这时的画作还是非常“抽象”, 但如果你愿意听孩子说,她会捧着这幅画告诉你,这里面说了个什么故事,她设计的场景是怎样的。

4岁 ~ 6岁

物体和人;

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的画作会出现更多的细节,也会更加有逻辑了,孩子的象征性思维日益成熟了,他们可以把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在脑海里,然后通过画作呈现出来。

所以在孩子6岁之前,不需要刻意教孩子画画,自然也不需要用绘画的标准去评判孩子,以免打击孩子自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爱上画画。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误区三:

过分的注重“绘画技巧”

部分家长曾问:  "老师,我们的孩子现在为什么不学素描,画石膏像,学油画,早起步早学会!

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迫切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想法违背了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

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高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晚。

以上肢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晩,儿童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地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

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高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晚。

以上肢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晩,儿童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地写字,往往要到6-7岁才能做到。

父母们知道让孩子画画有很多好处之后,心里难免蠢蠢欲动想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如果自己的孩子对画画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们就会抱着一幅“我是为你好”的态度来要求,甚至强迫孩子画画。这样也是不好的,不要把笔和纸塞给孩子让他画画,而是应该随时准备好纸和笔,让孩子想画的时候,就能够画。

另外,即使孩子画的不自己期待的那样,也不要表露出不满的情绪,这样会打击孩子画画的热情。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转变关于绘画的观念。绘画,不是被迫或不得已时做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和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学习画画后,每天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画,强迫孩子定时定量地完成大量练习,这样揠苗助长的方式反而会将孩子的绘画兴趣过早地扼杀在摇篮里。

美术不是单一的画画,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世界里;有造型美、色彩美;有大自然的美、人们劳动创造的美。这一切会使儿童获得美的感受。


家长要注意这些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