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趣谈:巴基斯坦枭龙战斗机的前世今生
FC-1战斗机(巴方称之为JF17联合战斗机),中国绰号枭龙,巴基斯坦绰号雷电;枭龙是一款整体性能达到三代机水平的单发轻型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超7”(Super-7)计划。
研发背景 1979年,当时处在国力巅峰时期的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并建立了傀儡政权,而作为阿富汗邻国的巴基斯坦则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威胁。苏联在土库曼斯坦部署了4个航空团,装备大量米格21战斗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而当时的巴基斯坦的重点防御对象是印度,在西部仅仅只是部署了3个以歼6为主的战斗机中队,尽管歼6具备相当不错的可靠性和不俗的机动性,但是歼6毕竟只是仿制米格19的产物。歼6最高速度只有1.4马赫,最大升限1.76万米,面对速度升限都超过2的米格21显得力不从心,连基本的拦截都很困难。苏阿空军经常飞越边境,面对苏阿空军的挑衅,巴基斯坦虽然怒火中烧但是却也对此无能为力。
但情况很快迎来了转机,巴基斯坦向美国提出了购买先进战斗机的请求,美国经过考虑后同意了巴方的请求。一是可以利用巴基斯坦牵制苏联并遏制苏联的军事扩张,其次还能加强巴基斯坦空军对美式体系的依赖性,是一手一石二鸟的好棋。在1982年到1987年间,美国先后向巴基斯坦交付了40架F16A/B (A型28架,B型双座型12架),此次交易被称为“和平之门”计划。此外巴基斯坦还分批次从我国引进了160多架歼7型战斗机,至今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式喷气机已逐渐被枭龙取代。
在巴基斯坦引进F16的同时,巴基斯坦宿敌印度也开始引进幻影2000、米格23、米格29等战斗机,与苏联一起对巴基斯坦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巴基斯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空中压力,中巴经过商议后决定在歼7M的基础上研制一款新型战机,被命名为歼7CP,巴基斯坦将此次项目代号称为“佩刀2”计划,中途美国格鲁门公司的加入更是让此项目如虎添翼,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超7”计划。
但是巴基斯坦在与美国商定的“和平之门”计划达成初步目标后决定退出此项目,格鲁门公司和132厂认为超7还有相当大潜力并没有下马,在80年代末格鲁门公司因政治原因退出了此项目,但是中航工业依然没有放弃,飞机设计主体也从132成飞制造厂转移到了611成飞设计研究所。同时印巴双方也展开了核军备竞赛,美国以此为由对巴基斯坦展开武器禁运,准备交付给巴空军的77架F16也被迫中断。因中美关系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展开了对华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当时超7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涡扇发动机,后来因苏联解体而贫困潦倒的米高扬嗅到了商机,便提出可以提供米格29同款RD33发动机和部分技术支持。有了米高扬的“加伙”,将正处在下马边缘的“超7”硬生生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巴基斯坦也重新表达了对超7的兴趣,经中方邀请后再次加入超7计划,同时也获得了合作生产权。
1992年10月,中巴双方共同签署了研制备忘录。1995年巴基斯坦对超7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价格不能超过F16的一半,但空战能力不得比F16低,以便巴基斯坦后续大规模替换自身的幻影3、强5和歼7等等。1998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合作开发“超-7”多用途战斗机的协议。1999年6月28日,中巴双方签署了《中巴合作研制S-7/FC-1飞机合同》,双方各自出50%的研制费用。终于在2002年制造出FC1首架原型机、2003年8月30日完成了FC1原型机的首次试飞。2007年3月12日开始在巴基斯坦空军中服役,将近17年的时间内枭龙已经衍生出了枭龙block2、block3等新批次。目前巴基斯坦拥有50架枭龙block1、80架block2,待到巴基斯坦订购的50架枭龙block3型和36架歼10CE到位后,届时巴基斯坦将成为拥有290多架三代机的空军强国,足以捍卫巴基斯坦的天空!(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