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孩子抑郁,拖延懈怠,没行动力,抱怨同学吵,一次催眠好很多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高中女孩,抑郁焦虑。
妈妈描述,
孩子以前积极上进,现在比较颓废消极。想学好,但是没行动力。拖延,看手机,看平板,躺平。
抱怨学校吵,抱怨同学吵,说课堂纪律不好,不想去学校,不想去考试。
一想到考试就恐慌,心慌胸闷,头疼,甚至发烧,但是过了考试的时间,自己又好了。
我比较追求完美,对孩子学习一直有要求,希望她可以做的更好。当她表现不好的时候,会忍不住说她。
现在她跟我关系一般,不跟我交流,问她的想法,她也不说。对于这点,我有点没有耐性,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她。
但是她自己还是想好的,跟我提过让我给她找心理医生。
如何疗愈?
催眠疗愈深度创伤技术,可以很快很精准的连接到症状、创伤的根源,或者通过投射,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疗愈的方向!
疗愈情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恢复!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孩子嫌学校吵,是在学校感觉到压抑,感觉到声音的打扰,让她无法专注于她的学习和目标,但又不得不忍受。
孩子不想考试,是面对考试总是高度紧张,害怕达不到。
催眠中连接问题的根源,才发现她在学校感觉到的吵和压抑,对考试的恐惧,实际上是对妈妈责备声音的压抑,对妈妈给她高要求的恐惧的投射。
妈妈自我要求高,很自律。妈妈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是外公外婆的骄傲,妈妈也获得很高的学历和事业成就。
在妈妈对自我的学习要求中,从不允许自己滑落前三,一般都是第一名,如果偶尔考到第二三名,就会很自责。
妈妈没有觉得这是压力,反倒乐在其中,觉得这是很好的鞭策和驱动力。
妈妈是被优秀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正面驱动,这是好的事情。
但是,一直优秀,所以必须优秀,妈妈也是被优秀绑架了。
一个被优秀绑架的人,不能无能,不能糟糕,不能有负面的评价。任何事必须是好的结果,必须无所不能,必须事事完美。
妈妈能力强,总能达到好的结果,所以也就没有产生异常的反应。
而糟糕在于,妈妈与孩子分不开界限,也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孩子。总是看到孩子的不好,看不到孩子已经具有和成长的能力。
催眠连接孩子成长的创伤,
给孩子的催眠中,她回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课老师说的她的作文写的很棒,很有示范性,而且还在班上朗读了她的文章。
她回到家,以为这回妈妈应该挑不出问题来说她了吧,以为终于可以在妈妈面前炫耀一回了,想到这些就感觉很满足。
可是回到家,妈妈看到作文,还没等她跟妈妈分享被夸奖的喜悦,妈妈又开始挑毛病:字不够工整,有两个词语用的不恰当。
可是,妈妈却没有关注到她作文得分不错,老师的评语很好。
又被妈妈批评和责备,她感觉很委屈又很无奈,想要炫耀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感觉很压抑,很沮丧,却发泄不出来。
同时,听到妈妈的指责,她又感觉到很自责:为什么自己不能做的更好呢?她感觉没有价值,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废物。
如何处理?
深度催眠中,可以引导改变潜意识记忆中情绪的方向和出口,可以编码原始记忆中的行为方式,化被动承受为主动解决,释放情绪,找到力量,疗愈情结!
第一,释放情绪,认同自己。
她非常努力,希望达到最好,希望获得妈妈的认同,但妈妈看不到她努力的疲惫,更关注不到她总是被指责的委屈。
所以催眠中通过情绪释放技术,释放她积累已久的委屈。
催眠中分离一个自我,以现在的她去温暖和安慰过去的自己,她陪着那个四年级的自己,那个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其实在默默流泪,刚开始她只叫小姑娘别哭了,给她擦眼泪,但是并不能感觉到释放,仍然很堵。
催眠中梳理她对于情绪的处理方式和认知,她改变了做法,她对小姑娘说,“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可以哭得更大声一些,可以哭得更久一些,我在这里陪着你!”
那个四年级的自己,慢慢愿意哭出声来,开始哭得歇斯底里,哭得撕心裂肺,久久不能停歇,但是越是哭越是轻松,她感觉到自己终于被理解了,内心舒服了,释然了!
认同了委屈,就认同了自己!因为那些委屈,承载的都是被否定的所谓糟糕;那些委屈背后,掩藏的都是内在的真实需求!
第二,强化正面的力量。
事实上,她的成绩已经非常好,偶尔的词语不恰当,发挥不好,也并非学习能力不行,但她只看到自己的犯错,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实际不错的结果。
催眠中强化她本身就很好的正面力量,她感觉到舒畅了很多,变得积极了很多。
第三,剥离妈妈给到的伤害。
妈妈挑剔否定,事实上并非因为她真的不好,而是因为妈妈虽然一直自我高要求,表现优秀,但妈妈自我认同却也很低,需要外在的评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妈妈的抱怨指责,实际是因为妈妈跟她分不开界限,妈妈把她看成自己的延伸,看到她表现不够完美,触发了妈妈因为自己不够完美的屈辱感,以及被挑剔的糟糕感受,触发了妈妈不能认同自己的自卑,所以妈妈变得防御攻击,通过抱怨和指责来发泄内心的情绪。
所以这是妈妈的问题。
催眠中通过被动伤害剥离技术和界限分离技术,剥离妈妈的伤害,分离与妈妈的界限。
之前妈妈责备和抱怨,她觉得是自己做错了,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但当她看到这是妈妈的问题,她就不用承受妈妈的防御给到她的伤害,就感觉内心卸下了负担,无比轻松。
当处理了她成长中的创伤,处理了她与妈妈的关系,一次催眠结束,她再想到学校就感觉轻松了一些,感觉那些声音正常了,同学们嬉戏,或者纪律不好,跟她并没有什么关系,她可以做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