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系列7——熔盐储热优劣势和产业链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9月22-24日碳资产管理课程,你值得拥有!
各类储能技术度电成本分析
国内储能项目进展系列汇总
户用储能系列汇总
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长时储能系列的第六部分:液流电池优劣势和产业链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七部分:熔盐储热优劣势和产业链
一、原理:依靠熔盐介质储存热能
熔盐储热通过储热介质的温度变化、相态变化或化学反应,实现热能的储存与释放。储热介质吸收电能、辐射能等能量,储蓄在介质内,当环境温度低于介质温度时,储热介质可将热能释放出来。

储热技术可分为显热储热、相变储热和热化学储热三类。目前,显热储热技术成熟度最高、价格较低、应用较为广泛;潜热储热是研究热点;而热化学储热尚未成熟。其中,熔融盐为常用的中高温显热储热介质,具备较宽的液体温度范围,储热温差大、储热密度高,适合大规模中高温储热项目。

二、优劣势:热发电场景中的储能介质
1、优势
熔盐作为储热介质,成本较低,工作状态稳定,储热密度高,储热时间长,适合大规模中高温储热,单机可实现 100MWh 以上的储热容量。
2、劣势
能量转换方式决定了熔盐储热只有应用在热发电的场景下才会有经济优势。熔盐是通过储存热量的方式来储存能量的,如果需要储存的是电能,整个流程中需要完成“电能——热能——电能”的转换,效率很低。
因此,熔盐储能只能应用在采用热能发电的场景中,作为能量的存储介质,如光热发电、火电厂改造等;或者应用在终端能量需求为热能而非电能的场景,如清洁供热。
(1)光热发电
熔盐储热将储热和传热介质合为一体,简化电站系统组成。作为光热发电的配套储能设施,熔盐储热系统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功率波动,促进电网稳定输出。

(2)清洁供热
熔盐储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高,可实现余热、废热的回收利用,为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纺织等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蒸汽、热风等高品质热源。

(3)火电厂改造
在火电厂加装熔盐储热设备,可将其改造为储能调峰电站,灵活输出电力,储热可转化成蒸汽为用户供热,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三、产业链:光热发电市场促储热产业链成熟

熔盐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钠、硝酸钾盐,是较为常见的化学材料,目前国内熔盐供应和化盐服务较为成熟。同时,熔盐储热系统中还需配备熔盐泵、熔盐罐、蒸汽发生器、保温材料、玻璃等关键设备,以防止熔盐冻堵,因此一次性投资规模较大。经过光热发电配储市场培育,熔盐储热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若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投资成本有望下降。
四、产业化: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并网发电
熔盐储热系统通常与光热发电联系在一起,1979 年开始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 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研究兴起。
1982 年美国 10MW 塔式光热发电站 Solar One 投入建设,其改进版本 Solar Two 装备了双罐熔盐储热系统,是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的鼻祖。但石油危机结束,光热电站资金支持力度减小,商业化进程放缓。
21 世纪初,西班牙在美国 Solar Two 技术基础上建设了 GemaSolar 电站,装配 15h 级双罐熔盐储能系统。随着 2012 年西班牙政府取消新建光热电站的电价补贴,其发展也偃旗息鼓。
2016 年起,光热发电在中国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熔盐储热商业化步伐也随之加快。
中控德令哈 50 MW 塔式熔融盐太阳能热发电站项目是我国首批投入运行的以熔融盐为传热和储热介质的塔式项目,配备 7h 级熔盐储热系统,设计年发电量为 1.46 亿 KWh。项目于 2017 年 3 月 15 日正式开工建设,并于 2018 年 12 月 30 日并网发电。项目 95%以上采用了国产设备,其运行表现良好验证了中国自主研发光热技术的先进性和国产设备的可靠性。

首航高科敦煌 100MW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我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电站设计年发电量达 3.9 亿度。该电站由北京首航节能自主设计、投资和建设,是目前全球最高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于 2018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并网投运。它是目前全球聚光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可 24 小时连续发电的 100 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长时储能系列的第七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八部分的内容:储能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