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唯心,二元对立,知行合一。
我也是在求学过程中慢慢改正这个想法的。 不要去将唯物和唯心用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或者意识决定物质来概括。 哲学要这么简单从康德到黑格尔也不会有那么出名了。 现阶段我并不能完整的理解到所有的哲学思想,但我依稀的拥有“概念”的概念。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者就和“如来”一样的,是概念化的东西。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个词,是因为这是无法用固有词句表达的纯概念。 这两个词的存在本身就是脱离现实的。 从始至今,哲学家追求的都是意义,本源,及其质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即第一哲学,这个神也是概念的,不是什么耶稣什么如来。 而到现在还去第一哲学,就真的不重要了,或者说,一直追溯下去,究竟谁能告诉你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最搞笑的是,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和现在所理解的已经形而上学化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然后人们疯狂往人家身上扣帽子。 人们不停的解释唯物主义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定义,世界的本源是啥。 之前我在求学过程中,我看了许多人对我说的话,我在这个阴沟里迷茫了很久,直到我的老师告诉我,不要去讨论什么唯心唯物,不要去纠结本源。 所以我也从过去的弯路中走出来了。 也没有任何人能代表马。 没有什么能成为神,告诉你什么是本源。 没有神能决定了你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而马的历史唯物。 它不在意你到底该干什么,而在意你的行为,你的人生,因为你的行为就是历史。 这不是本源的问题,这是方法论。 说到底,马从没说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只是后来者把他的思考方式归类为了唯物。 那么而显然的,所谓的“意识和物质”两者都是重要的,不存在哪一方被抛弃的。 因为哲学和实践永远是统一的,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转变为物质的力量。 历史是行为的集合体,而行为的集合体来自于庞大的群体意识。 这两者是无法分割的。 当我强行将唯物与唯心所分割,已经进入谬误了。 因为哲学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 如果你能在现实中找到哲学。 哲学必然会消亡,产生新的高于现在的哲学。 这是必然的,所以哲学是不可能在现在的现实里找到的。 这种纯粹的概念体,它不包含世上已有的一切物质,他没有质料,因为他一旦能被已有事物描述,他就是现实的了,因此他是纯粹的概念,只能用词来包含他的一切。 他是纯有,也是无,也就是统一。 当我理解这一点重新看黑格尔小逻辑时,就真的不得不佩服他了。 所谓的“唯心”,被大家说烂的“形而上学”,就在这。 但实际上,最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说的是第一哲学,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搞半天又被后人给搞得不成样子了,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黑格尔他始终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哲学消灭。 即让哲学成为现实,不仅仅在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 所以马从没否定过“意识”和“物质”。 这就很奇怪,明明哲学成为现实了,那就不叫哲学了。 这就是第二个层面上的问题。 哲学不能成为教条的,哲学是时代的,赫拉克利特并不会因为提出火是万物之源而被众人嘲笑,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不会因为极其富有专制主义而被全盘否定。 哲学王最终在康德的自由中变为了每一个人,终极自由的人们都是哲学王,他们共同成为了国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句话如今看着充满了哲理。 人们口中热爱着自己所爱的东西。 人们手中破坏着自己所爱的东西。 人们争先恐后的证明自己是群体里的一员。 人们却从不认可自己是群体里的一员。 马克思的著作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揭开了资本主义面纱下丑恶的嘴脸。 他的哲学思想,也揭开了每一个群众,每一个个体的矛盾,万物的矛盾。 他告诉了我,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历史,人不需要谁给自己锚定价值,行为本身就是价值。 最后,他成功的改变了世界,至少对我而言,这个哲学思想是无与伦比的。 我只是稍微入门哲学,所以依旧还会继续读下去,去看看人类群星闪耀时。 我希望自己对哲学的感悟能帮助到别人,去走出大众给你定的框架,去解开神给你的束缚,去否定神,去面对这个世界。 这篇文章是看完王教授谈“无差生”后写的,我很支持这个理论,也是这个理论的践行者。 但我认为,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短视频的呼吁就能改变的,并且,一定程度上,对于教育这件事的认知,也要追溯的最早的哲学发展上,因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后来的很多哲学家,他们都是当时的顶级教授,可以说,教育以绝大程度塑造一个人的三观,浓缩了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缩影。 所说的成功,无非是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的统称罢了,毫无规律可言,因为这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一个时代发展到一个地步一定会产生这种状况,而“成功者”只是拥有他的特质,生在了那罢了,因此,这也不叫成功,成功者也不会以此自诩自己。 而想提升教育水平,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支持,因为三者缺一不可,但很可惜,互联网不堪入目,家庭生活压力大,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至少就现状看来,大范围的实现无疑天方夜谭。 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努力,无论是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我在这些事情上投入的精力就是我自己的收获,无需任何人评价,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即使我的呼吁如石沉大海,我依旧会干下去,因为做发自内心的事就是我理解的意义。 也不要觉得自己看了两三段大师的话就可以精通了,提升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她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