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开更啦!种群来喽! |0基础救星!

喵喵 | 1-1 种群

知识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
(1)定义: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物种和种群的关系:
①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1️⃣种群密度
①定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定时期的数量。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定义︰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①定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③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5️⃣性别比例
①定义: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可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如,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考点总结】
某动物园猪群是增长型,猴群是衰退型,小猪小猴数量关系?
【不能判断,因为不知道这些种群总数】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考点总结】
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是?出生入死
2.出生率越大,种群数量越大?【×】
例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 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D. 橡树的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例题2️⃣: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 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垂柳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知识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
①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无环境阻力),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②建立模型: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该细菌种群如按此方式增长,那么一个细菌经过36小时,完成108个世代后,将繁殖出2107个细菌,可以布满全球一尺厚。
假设:种群起始数量为N₀,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那么:t年后种群数量Nt= N₀·λt
变化规律:持续加速增长,即种群起始增长较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个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倍数增长;无K值(环境容纳量)。
③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的种群增长;种群迁入新的环境中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的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
①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有环境阻力)
②建立模型: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下图所示结果
③适用范围: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
变化规律:种群经过一段开始期后,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到K值(环境容纳量)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
3️⃣“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比较:
例题3️⃣: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种群不能长期呈“J”型增长的原因是()
A. 处在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
B. 每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食物
C. 存在天敌或竞争者✓
D. 栖息地面积足够大
例题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 = N₀·λt
B.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 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知识点3️⃣:种群数量变化原因及应用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
①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种内竞争
②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种间竞争、捕食、寄生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
③指导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
④科学控制世界人口增长,解决环境危机。
例题5️⃣: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 森林中不同植物之间争夺阳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D.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都体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例题6️⃣:为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种群个体数量最多
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