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的小小感触
我在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期间看完了《何以为家》,心情十分沉重。我看到了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和它们对身处其中的人的摧残,我看到了赞恩和卡拉在黑暗中清醒的双眸与挣扎的灵魂,我看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不屈地对抗着沉重的命运之山,更可悲的是,我看到了自己。
该如何表达我那五味杂陈的感受,我不知道,我心中有多种思绪来回翻涌。我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
赞恩出生的环境及每一个生存在其中的生命都让我联想到《被讨厌的勇气》、ted演讲《如何摆脱对世界的无知》或者《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的内容。世界78.88亿人口中,无法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我们的出生环境、成长中经历的事件、个人对自我和环境与事件的认知处理等等众多因素给我们分别配备了独一无二的看世界的“眼镜”,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客观的事件放在你我面前,你我都可能得出极其不同的结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一个知己是多么难,找到一个真爱是多么难,被别人真正地理解与爱是多么难,有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耐心听你说话的人。即使是你最亲近的父母。我们这一生,几乎无法遇到那个对的人,也无法万事胜意。而人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问题是总有有些人试图控制你、欺辱你,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压榨你,伤害你。
我从小一直是一个胆小自卑、不爱说话的人。全日托的幼儿园里,我多次因为不敢告诉老师需要上厕所而憋不住尿裤子;小学里,我永远是那个不敢举手、恨不得将自己藏在角落里的孩子;初中、高中,我开始担任班干部,却在上台讲话时害怕到面部抽搐。回过头看我自己,我一直是一个两眼空洞、嘴唇紧闭、自卑沉默的孩子。我过去常常想,会不会因为我是这样的不好,所以我的父母一直偏爱弟弟而讨厌我。
上大学后,我的认知突然开始转变。我大一放假回家,我妈让我给楼上奶奶送一碗热粥,我上楼梯时摔倒了,摔倒的地方刚好对着母亲正在做饭的窗口。你猜怎么着?我第一反应是立刻站起来紧张地看着那个窗子,屏气凝神地观察母亲的表情是否不悦。后来我才注意到我的手被粥烫伤了一片,膝盖也擦破了。我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惊愕,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内心对于母亲的恐惧和她对我施加的影响,也逐渐开始思考我的家庭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印象里母亲大多都在抓狂、发怒,任何没有达到她要求的事都会被反复咒骂,事后仍要反复鞭尸。有时她对我充耳不闻,对我除了无视和冷漠没有任何回应。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要求我快速长大来帮助她,却给予弟弟温柔的等待与扶持。我前段时间看到梅婷看女儿的眼神的视频,只觉得从她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
我承认她有过爱我的表现,我承认她给了我生命,我承认她养育我付出了辛劳,但爱与辛劳不是她带来伤害的借口,给我生命也不是她可以控制我的理由。从小到大二十年,我对她的感情一直在油锅里翻腾煎熬,现在只剩一些渣渣了。最要命的是我在二十岁才认清这个破破烂烂、问题诸多的、令我难受的自己,而我反抗和改变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如果我一直沉睡下去,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痛苦。可惜我的苏醒,已经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我宁愿痛苦地活着。”
我尝试过修补关系,尝试过去包容、去改变,我看到母亲有了些许改变,但无可否认的是那些愤怒暴躁专制已经成了她生命里无法消除的一部分,我再怎么弥补,不过是在如山一样巨大的伤口上粘上小小的创可贴罢了。
我需要自我救赎。
塔拉说:“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 day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我对父母没有正常的深沉的爱意,我不能和他们长时间待在一起,也不能强迫自己忍受他们施加的所有伤害,但也不能否认我依旧担心他们、在意他们。从初中到大学,我住校期间从来没有过想家的感觉,甚至为了放假又要回家而苦恼。我可以爱他们,但前提是我们不待在一起。我要做自己,而不是做一只囚在以“爱”为名的笼子里的金丝雀。
赞恩不得不回家找证件时,经过睡觉的爸爸时熄灭了桌上的香烟,听到母亲问他去了哪里时移开了目光,我想他心里可能也有一点点的残余的爱意吧,可惜那不能抚平他受到的伤害,不能让妹妹回来,也不能让赞恩眼睁睁看着弟弟妹妹重蹈覆辙而不反抗。
我真的很想大声说出来,孩子们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大人们不该想当然地支配他们、无视他们,也不该随心所欲地制定对错规则,我们需要相互尊重。这也不止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在任何有联系的两个人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理解的壁垒,而双方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与耐心去打破壁垒,倾听对方的声音,试着去理解对方的世界。
我看着那些因为没有证件而到处躲藏的、像老鼠一样苟且偷生的身影,想起塔拉在书中写的“难道只有一张出生证明才能证明我的存在吗?”,心情无比沉重。人们是多么喜欢划分群体然后相互攻击啊,“因为你与我不同,所以我要伤害你”“因为我的皮肤和你不一样,所以我比你高贵”“因为你没有证件,所以我们不承认你的存在”,这都是些什么道理?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双赢为目的,也许世界上就会少一些悲伤、愤怒与绝望。
你看到的只是你“眼镜”中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
你看到的只是你“眼镜”中是世界,并不是我的世界。
不管我的年龄、性别、肤色、阶级等等如何,我都是一个和你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世界的对错、善恶之分其实并不像黑白两色那样显而易见,我希望之间的灰色地带广阔到可以允许不同的声音被世界听见。
世界如此之大,你的世界并不需要以我的世界为养分而壮大。
我尊重你的世界,我也欢迎你来我的世界做客,但请试着去欣赏它,而非强硬地改造它,因为一点点的改动,都可能使我的世界分崩离析,成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