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三)亚锦赛何智丽四夺女单 总决赛邓亚萍七冠满贯
大家伙们,本周更新奉上。
————————————————————————————————————————
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国乒仍然要更新换代。
男队那边变化不大,刘国梁孔令辉正当年,王涛丁松还能再顶一次世乒赛,唯一正式退役的只有吕林,东渡日本打球去了。
同样东渡日本的还有女队68一代最后两位主力刘伟和乔红,刘伟飞赴东京代表日本樱花银行,乔红则是飞赴大阪代表松下电器。
之所以大家都去日本打球,主要还是语言问题比较好解决,虽然大家伙不会说日语,但是文字沟通问题还是不大的(我妈2010年去日本出差,全靠写字);其次就是回国方便,以国乒选手的籍贯来看,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半天就能坐飞机回家;再就是日本人也过春节,不至于像在欧洲一样,圣诞节歇一个月,春节没休完又打比赛。
不过,乔红去日本其实还有一个理由,为了挽救一次自己的爱情。
当然了,今天我们是知道乔红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乔红也单身许久,直到快五十了才找到自己人生归属。
纵观乔红的职业生涯,除了1989年那一段时间辉煌过,整个九十年代基本作为邓亚萍的副手存在,你可以说她是最不出名的世乒赛女单冠军,但我觉得她可能是最合格的副手了。

这对于八十年代折腾了个天翻地覆的女乒来说太重要了。
诚然竞技体育需要竞争,但是合理的竞争才是让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
乔红看得明白,所以当她想走的时候国乒会挽留她;
陈静不想明白,所以当她想走的时候国乒不会挽留。
乔红去日本挽救自己的爱情,陈静在台湾转行去了娱乐圈。
前面说过,陈静不是很喜欢乒乓球,1996年奥运会证明了自己过后,陈静跨行转战娱乐圈,上电视,发专辑,开演唱会忙的是不亦乐乎,一度还和林志颖成了师姐弟的关系。
68一代们追逐自己的生活,70后的小辈们就开始纷纷冒头了。
乔红和王楠的主管教练曾传强也是正式退休,老爷子教练之路很是曲折,从球员转到教练工作之后便公派到尼日利亚工作,一干就是数年。
回国后没多久,又再次被公派到朝鲜执教,再次经历了两年的异国生活(这中间教出了北李—李粉姬),直到1985年才返回国内成为国乒教练一员,之后十一年里的大多数时间带着乔红南征北战,虽不能说是荣誉满身,可也是功德圆满。

不过这样一来,国家队就需要给王楠找个新的主管教练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乒先把招聘启示发到了北京队。
按理来说,进国家队这种好事儿大家一般都是抢着去,但是这一次应者寥寥。
原因很简单这份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其实是个临时工。
干得好,国家队没发话留人,工资人事还在地方上;干不好,随时卷铺盖滚蛋走人。
但是还是有人选择了应聘,至于这位是谁我们就不卖关子了,前北京市西城区体育馆副馆长,前北京市西城区皮划艇队主教练,现北京乒乓球女队教练李隼接受了应聘,赶往国家队。

不过当李隼多坐了四站公交车到了国家队之后,却没有立刻上任,原因倒是很简单。
没人。
倒不是国乒的各位球员们耍大牌,而是各路主力云集上海,参加乒乓球全锦赛。
和一年后的八运会一样,这届比赛,各路大神纷纷翻车。
男团那边,被打回广东的林志刚小宇宙爆发,带领广东队先后击败了刘国梁和王涛挂帅的八一和孔令辉挂帅的黑龙江时隔三十余年捧起了全锦赛男团冠军;女团那边随着乔红的离队,昔日坐拥三剑客的湖北队彻底进入低迷模式,而坐拥邬娜,李菊和杨影三员名将的江苏队小组赛被王晨挂帅的北京击败,奈何北京队的其他队友不给力,半决赛北京不敌河南,卷土重来的江苏在决赛击败了缺少邓亚萍却仍然打进了决赛的河南队。
次年八运会的女双冠军张辉战胜邬娜为河南队赢下了唯一一场。
混双比赛王涛刘伟走了之后,大家终于有了可以染指全锦赛混双冠军的机会,这次没有心理压力的王晨带着熊柯在决赛先输一局之后连扳三局击败了杨影秦志戬。
女双比赛邓亚萍乔红和刘伟乔云萍两对组合瓦解之后,天下大乱,我第一次看女双前四名放眼望去我就认识三个人,来自北京的朱芳曹冬梅组合逆袭到了最后,击败了1993年全运会女双冠军李菊邬娜,爆冷夺冠。
男双那边孔令辉虽然没有刘国梁,但迎回了了那些年跑去江苏和秦志戬搭档两度打进全锦赛男双四强的王飞,决赛3:2险胜李静林志刚组合,顺利夺冠。
女单那边一向说活不太动脑子的杨影败了一次大人品,全国锦标赛前一个月的擂台赛上,由于刘伟等人退役而晋升擂主的杨影和攻擂手王辉交手,结果王辉决胜局20:15领先的情况下没拿下来,赛后杨影当着王辉的面很自负的说:“这么大的优势她拿不下来,以后她更没机会了。”
风水轮流转,全锦赛女单决赛上王辉就给了杨影一闷棍,而且方式如出一辙—决胜局杨影19:16领先被王辉连赢5球,翻盘逆转。

而王辉也成为了童玲之后又一位拿到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的削球手。
至于杨影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晋级全锦赛女单决赛了。
而在江苏混不上主力远走陕西的张勇这次也是大放异彩,先后战胜了林志刚,王励勤,阎森和秦志戬带走了帮助陕西队历史上第一次捧起了男单冠军。
不过总体来说,这届全锦赛的冠军历史地位确实不高,几位冠军里最后真打出来的也没几个,大多数不是早早退役,就是出国打球。
不过对于王晨杨影来说,会师全锦赛女单决赛的表现也让她们搭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
去香港干嘛?答:第一届女子单打世界杯。
当然,除了王晨杨影,邓亚萍也去了。
其实邓亚萍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一来教练组考虑到以往年轻队员们第一次出战大赛时的不靠谱表现;二来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单打世界杯,怎么地也得把冠军带回来;三来香港裴乐公司重金邀请,加上香港回归在即,这体育任务又变成了政治任务。
也亏得邓亚萍去了,要不然中国乒乓球的第一个大满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诞生。
不过这届比赛没啥悬念。
乔红跑去大阪挽救爱情,刘伟呆在东京活得潇洒,陈静还在台湾混娱乐圈,何智丽躲在日本不露面,能打的只剩下了主场作战的香港仔宝和从新加坡赶来的井浚弘。
劲敌和同辈的队友都走了,于是乎这届比赛就成了邓亚萍的登基和复仇之战。
井浚弘和斯文森这两位赢过邓亚萍的被邓亚萍挨个3:0锤了一遍,齐宝华输给了王晨,杨影击败了陈丹蕾。
决赛邓亚萍对阵杨影,邓亚萍3:0击败了杨影,六个3:0全胜通关,成为了国乒历史上第一位单打大满贯得主,也是世界乒坛第一位女子单打大满贯得主。

不过如果女子单打世界杯和男子单打世界杯同一年举办,我估计邓亚萍1992年就能大满贯了,第一个单打大满贯的荣誉肯定属于中国。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每一个传奇都有自己的不可复制之处,世界上第一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的荣誉永远属于瓦尔德内尔。
当然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瓦尔德内尔表现确实一般,不过这个纯属意外,到并不是说老瓦技术和心理上有问题。
果然,当年的法国尼姆男子单打世界杯上,瓦尔德内尔王者归来,先在小组赛阻击了孔令辉(不过孔令辉小组未出线,纯属孔令辉自己发挥不好,亚特兰大阻击佩尔森的小山雨果再度爆冷2:1击败了孔令辉,法国的希拉莫名其妙又进了一次世界杯淘汰赛),又在八强3:2打掉了金泽洙(老金这个运气我看着都无语,小组赛又碰上了罗斯科夫,八强又是老瓦……),四强再次3:2击败了淘汰丁松的萨姆索洛夫,一路杀入了男单决赛;而这时他要面对的,却是一个的噩梦。而这个噩梦的制造者,就是——刘国梁。
悲剧,彻底的悲剧。
其实在此之前,瓦尔德内尔也曾被普里莫拉茨、塞弗等逼着打,但那都是相持以后的问题,而他那神出鬼没地发球顶多是“不凑效”,却也极少吃对方的发球。
可以说,直到刘国梁出现以前,瓦尔德内尔还真没见到过发球比自己好的人(这个我真信,欧洲那几位都不以发球见长,国乒这边江嘉良的发球连都曹燕华吐槽过,于沈潼和马文革的发球我也没听人说过有多好)。
偏偏刘国梁就是以发球好著称,又是最让老瓦头疼的直板快攻,前文说过老瓦打直板快攻的战绩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1988年奥运会前就被国乒的各路直板打得死去活来,现在又冒出一个发球比江嘉良贼,弧圈比江嘉良转,还会直板横打的刘国梁,这回是真玩不下去了。
而此时的刘国梁,有了奥运冠军的头衔,出手也是更加自信。
所以相较于1995年世乒赛这场老瓦的表现就没有当年那么好看了,猛吃发球、拉球失误、相持被变线……这些原本是老瓦对手们绝望的感觉,现在被完完全全地加到他自己头上了。
不是老瓦不给力,奈何小刘太狡猾啊。
刚回来歇了没有两个月,1996年11月,国家队在河北正定进行军训。
这个大伙倒是不意外,国乒一向都有军训的传统,军训结束时,国乒照例要与部队联欢。
按照惯例,联欢会主持人部队和国乒各出一个,不过老一辈和中生代一般不愿意凑这个热闹,新人们又不敢太出头,所以一般都是教练们直接点人。
1980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此时二队的齐宝香教练这时候忽悠了一个姑娘说:“你要能站在台上做主持人,你以后就能当世界冠军。”
许多年后,当齐宝香教练回忆往事的时候,她只是觉得这个姑娘天不怕地不怕,这种场合不会怯场,至于世界冠军真的只是随口一说。
事实证明,这个随口一说说得实在是保守,这个姑娘并不单单是世界冠军,更是史无前例单打双满贯得主。
这位就是已经在国家二队呆了大半年的张怡宁。
张怡宁一上台不要紧,台下一队的教练看着这个年轻的生面孔懵倒了一片,主教练陆元盛接手女队的时候老张已经进了国家二队,他也没去黄石看青少年集训,之后国家队又人事调整,忙着准备奥运会,提拔张怡宁进一队陪练的事儿也没人提,他自然不认识张怡宁,于是问旁边的教练场上这姑娘谁啊?
而场下的李隼这些天正琢磨着怎么提携一下自己的好徒弟,眼下正是个好机会,赶紧介绍说这是二队的张怡宁,这孩子打球有点像何智丽,不会攻,光会黏。
陆元盛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乔红和刘伟走了以后,对付何智丽的重担百分之百是需要邓亚萍挑的,这样球风的陪练正好可以提升邓亚萍的技术实力。
于是张怡宁就这么歪打正着调进了一队。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相当正确,十一月把张怡宁调进一队当陪练,十二月初的亚锦赛何智丽就疯了。
亚洲锦标赛女团半决赛没了邓亚萍和乔红压制的何智丽火力全开,半决赛把王楠李菊暴打一顿,要不是日本队的其他队员战斗力实在太差,女团冠军又得归别人。
不过女团比赛真正值得我们提得并不是何智丽,她的出色表现更多在单打上,而在女子团体四分之一决赛对阵新加坡的比赛上,一个刚从北京来到新加坡的十五岁姑娘击败了国乒的当红炸子鸡王楠,更巧合的是,说起来王楠和她还是师出同门,论起辈分王楠还得叫人家一声师姐。
陈静之后海外兵团的又一巨星,新加坡双薇的前者,张怡宁的发小—李佳薇正式登场。

未来的三届奥运会上,她将折腾得整个女乒上下不得消停,提心掉胆。
而男团那边,这一次新老结合的韩国队给了国乒一个下马威,先是金泽洙全台正手火力全开击溃刘国梁,又是奥运会输球后一直梦游的孔令辉被韩国队的新秀吴尚垠击败(全言说他出道早,我寻思得多早,这一看才发现是真TM早)。
双子星一输,新科亚洲杯男单冠军马琳也慌了神,被韩国队的老将姜熙灿打了一个0:2。
国乒男队0:3不敌韩国男队,也算是闹出了一个大新闻。
其实早在全锦赛的时候,就有记者认为国乒的状态实在是感人,不过大伙觉得是奥运后遗症就没怎么在意,结果亚锦赛上碰上了新老结合的韩国队这就真出了事儿。
所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不是没有道理。
双打上没啥新闻,刘国梁孔令辉输了男团之后估计被蔡振华骂得不轻,二人双打决赛战胜了金泽洙姜熙灿;李菊王楠则是击败了曾经打进世乒赛四强的队友王晨邬娜,获得了女双冠军;至于混双则又是归了有直板新人的组合,马琳邬娜战胜了刘国梁李菊夺得男双冠军。
男单孔令辉淘汰了吴文嘉和金泽洙,决赛又碰上了刘国梁。
我能想象刘国梁的内心有多绝望,真的。
女单方面,何智丽也玩开了示弱,表示一个半区三个中国选手这没法打,但是对上国乒选手依然是见一个锤一个,八分之一决赛王辉大比分2:0领先第三局10:2领先都被何智丽扳了回来,四分之一决赛又是在1: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了李菊,决赛一向心理素质不好的王晨碰上这种棘手场面又是心态爆炸,结结实实的输了个0:3。

何智丽1996年的状态其实还是不错的,次年的世乒赛她还是六号种子,年末的欧洲巡回赛上,王楠再次遇见何智丽,决胜局19:16领先还是自己发球轮硬是能连丢五分,可见何智丽的状态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
不过何智丽再牛,她也没资格打总决赛,上半年躲国乒躲得太多,巡回赛积分不足,于是乎提前回了日本。
国乒众将连夜从新加坡又飞回天津,准备总决赛。
陈静和乔红都是事儿一大堆,没工夫来,何智丽是既没资格也没胆子,女乒众将包揽四强,在北京休养生息邓亚萍如同猛虎下山,淘汰赛三个3:0横扫对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单打全满贯得主。
不过吗,这也就是到东京奥运会了,奥运之后乒乓球赛制改革,仿效网球设置四大满贯赛事,这单打全满贯日后除了七大赛之外估计还得加上几大公开赛。
女双比赛上和国乒在奥运上均分天下的韩国队发挥依然出色,王晨邬娜不靠谱属性再次爆发输给了柳智惠朴海晶,谢静(这位是四川人,后来退役后进了电信系统)林菱的新人组合也败给了金茂校朴境爱,好在邓亚萍杨影的新组合还算给力战胜柳智惠朴海晶获得女双冠军。
而之后名扬四海的阎森王励勤组合在这届总决赛上暴打了淘汰刘国梁孔令辉的罗斯科夫萨姆索洛夫组合,获得了他们组队以来的第一个大赛冠军。
重回福地的孔令辉延续了自己的状态复苏,决赛3:1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五的萨姆索洛夫成为了第一届总决赛男单冠军。
虽然国乒在天津依旧延续着自己的强势,不过对于这么个比赛,无论如何是不能满足大家的胃口的。
不过不要紧,乒乓球别的不多,赛事挺多,两年一次的世乒赛又来了。
—————————————————————————————————————————
依然是过渡章节,不过这一场里登场的主人公实在是有点多,还是求个三联,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里对于乔红的婚姻情况出现了错误,已经修正,在此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