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为天下脊
22号0点,万青发了他们自1996年成立以来的第二张专辑《冀西南林路行》。
词手姬赓在简介里写道:
发端似乎在2013年
一次出河北去西北
火车钻入太行山腹
景色突然叠加变幻
山脚的村庄还运行着古老仁慈的秩序
而对面山腰
炸药歌舞团的表演拉开大幕
神话握手现代化
启动了荒原上最悲怆的谜语
万青的录音室在石家庄,他们也自称是石家庄人。那么从石家庄往西北走,势必要过太行,过太行的山,过太行的林。
于是这专辑名字的句读是“冀西南/林路/行”,意为在河北西南的林中穿行。
太行山因此在专辑中数次出现,反复成为姬赓笔下中国和中国人的象征。我也得以第一次认真地审视这个名字——哪怕我几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
在我的家乡,只要天气够好,向北望去总能看到太行山如一座巨壁亘立,直直地遮挡了所有的视线,高高地俯视着群居于其南的我们。它是如此巨大、如此耸立,在历史上也留着"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威名,但是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们似乎从不主动提起这座沉默的山,这仿佛是凭山而生的人们产生的默契,它宛如房间里的大象,言谈之间被提及也以虚无的"北山"来代替。
但这座城正是因为山而兴,山下埋藏的矿石煤炭,是现代城市建起的基础。甚至放眼往前看,我们也因为太行山而得到了山阳这么一个从战国流传至今的名字——仔细分析的话其实和洛阳、沁阳是同一构词法。
这里没有河,最大的河是穿城的南水北调河,所以前三十年、前五十年乃至数百年,数千年,这里的人们能依靠的只有太行山,它给予我们野兽、果实和林木,让我们建立文明、繁衍生息。到最后,它把自己也献了出来。
我虽然是一个工业党,但是不代表我对北山便没有感情,事实上,我们在和山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也沾染上了山的品质,以沉默为荣,以审视为法,在世界上小心谨慎地活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并不常谈起太行,它已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和我们深深地交融。上山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采回来野菜下酒喝是每年的保留项目,能和山做到这般地步,我想是再好不过了,只要推开窗户还能看得见它挺立的身影,这样的关系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正如在这里生活过的祖祖辈辈们一样。
"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庄季裕《鸡肋篇》
注:我不是万青,我想说的和他们想说的也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