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蟠送秦可卿樯木棺材板,到底是豪掷千金还是包藏祸心?

大家好,今天说说,薛蟠为什么要送给贾珍那个樯木棺材板。
其实薛蟠送给贾珍樯木棺材板,给秦可卿使用表面上是豪掷千金,显得薛家很大方豪富,薛蟠出手阔绰。但实际上更像是薛家嫁祸甩锅的圈套阴谋。是要把贾府更紧密的和薛家捆绑在一条贼船上。
因为薛蟠这一回表现得过分机灵了,比他在书中其他任何时候都有精明商贾的风采,一点儿也不像个“呆霸王”。
而贾珍和贾府的爷们也都很飘,他们连薛蟠母子三人都敢收留庇护,根本也不在意樯木棺材板逾制的威胁,只有贾政一个清醒的人,可惜他这个堂叔管不了贾珍。
话说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的葬礼上,贾珍恣意奢华,大办丧事,当到了选棺材板的时候就特别为难。因为古人的棺材一般是上了年纪之后提前备下的,比如贾敬的葬礼上就用了自己早年间备下的棺材。
可是秦可卿死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在这样的青春年华香消玉殒,只能现准备棺材。包括后来的尤二姐、尤三姐也都是因为早逝需要现买棺材收殓,甚至还有宝玉和凤姐遭魔魇的时候,也是着急准备了棺材,要冲一冲。
古人对棺材的使用木材是大有讲究的,在有些朝代要按照封建社会等级的尊卑贵贱有详细的规定,尤其是清朝,在这方面的规定特别的严格,只有皇帝、太后、皇后、皇贵妃、皇太子才能用金丝楠木,以下的皇子、公主、妃嫔、郡王、大臣等都只能使用杉木。
这一点《红楼梦》中也有体现,贾珍给秦可卿选棺材板的时候,一开始就是选的杉木,“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这就说明,秦可卿作为宁国府里的长孙媳妇,她最多也只能用杉木棺材。
当薛蟠给贾珍献上樯木棺材板的时候,贾府中比较靠谱,也懂规矩守礼法的荣国府当家人二老爷贾政就立刻出面劝说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再次印证秦可卿的身份,最多只能用上等杉木,才是合乎规制礼法的。
但是贾珍恣意挥霍,逾越了朝廷的礼制,他接受了薛蟠献上的樯木棺材板。也给贾府未来抄家获罪埋下了一个隐患。
薛蟠这一回表现得非常的突出,他恰到好处地及时出现,给贾珍献上了这一副樯木板子。
书中写: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这一段其实就很奇怪了。薛蟠是什么人啊?看过原著的读者都知道,他是个没文化,没头脑,只知道吃喝嫖赌的古代财主家的傻儿子,作者在开场就写明了。
“(薛蟠)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那么“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的薛蟠,怎么突然就灵光起来,不但记得自家铺子里的一块收藏了多年的樯木棺材板,甚至连这块板子的来历故事、前因后果,材质卖点、产地价值都说的无比详尽,薛蟠的表现非常有精明商贾的样子,这根本就是不正常的呀!
书中类似的情节设定还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第四十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逛大观园的时候,当众提起了自家仓库里放置了多年的霞影纱。
贾母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但这可是贾母啊!《红楼梦》里精明智慧有阅历的史老太君,薛蟠这个五百的一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居然能和贾母相提并论,能让作者使用类似的情节设置和写作方法来塑造人物,事出反常必有妖!
薛蟠给贾珍献上樯木棺材板这件事,很可能就是薛家策划设计好的一个圈套。背后的主使者最可能的当然是薛家实际的当家人,智商最高的薛宝钗姑娘了。
薛姨夫死得早,薛姨妈庸懦,薛蟠废物,薛宝钗才是薛家实际上的掌舵人。作者介绍薛宝钗:“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可不是白写的。
薛宝钗不仅能决定让薛蟠南下经商贸易,也要操心请伙计们吃饭,她还熟悉薛家的当铺,以及人参买卖,连人参造假流程都是那么一清二楚。
那么,薛宝钗为什么要让薛蟠去给贾珍献上这一副樯木棺材板呢?
其一从明面上看,是因为这块樯木板子非常的昂贵,送给贾珍是一个巨大的人情。这可能是薛家在贾府七八年里,献给贾府中人的最贵重的礼物了。因为贾政根本就管不住薛蟠,宝钗和薛姨妈可知道薛蟠是个多么能惹祸的德性,只能指望着贾珍这个贾府的族长加便宜堂表哥照顾薛蟠。
这一点从后文中,薛蟠被柳湘莲打了之后,薛宝钗理所当然地认为贾珍会帮忙管就可以看出来,薛家肯定跟贾珍也有一些利益往来,否则贾珍不可能搭理薛蟠,薛宝钗也不会在关键时刻提到贾珍。
其二从暗地里看,这块樯木板子是个巨大的“烫手山芋”,薛家收藏着卖不出去不说,还有危险。一旦有人追究,薛家一介商贾根本应付不了,还得求着王家和贾府帮忙处理。与其到时候惹麻烦,不如赶紧趁机甩给有权有势的贾府,用了这块樯木棺材板,日后再有事儿,才能让贾府不得不管,薛家则高枕无忧了,也不用因此被撵出贾府,失去庇护。
千万别忘了义忠亲王老千岁已经“坏了事儿”,薛姨夫的死、薛家的败落也未必跟义忠亲王倒霉全无瓜葛。毕竟薛家如果没有和义忠亲王走得很近,拼命巴结,也不至于能获得给义忠亲王置办棺材板的重任。
虽然义忠亲王老的事没有让薛家倾覆,可能也是因为王家和贾府的庇护。
如今薛家已经更加衰落不堪,薛蟠还有人命案子在身,已经被“社死”,只能跟着母亲妹妹寄人篱下,在贾府避难逃命。那薛家在贾府就很有安全感吗?显然并不是啊!
荣国府只是薛姨妈姐姐的婆家,而且王夫人作为二房夫人当家主事,也是不合规矩的。
薛宝钗其实很明白,将来贾母归西,荣国府落到大房贾赦邢夫人手里的几率很大,那时候薛家还有什么脸面和资格继续寄居在贾府求庇护呢?看看王子腾、王子胜两个亲舅舅都不管他们母子,就知道他们之间的亲情在利益面前多么的不堪一击。
那么薛宝钗母子们只能尽可能的费尽心机,想要加深和贾府的瓜葛联系,拼命的要把他们家和贾府更紧密的捆绑在一条贼船上,这样他们才能更有安全感。
这也是为什么薛姨妈和薛宝钗非要在荣国府里花费七八年的时间经营金玉良缘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后来薛姨妈见金玉良缘没大有希望了,又让薛蝌和邢岫烟联姻的原因。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实贾府和王家、史家“一荣俱荣”,对于贾府和王家来说,自从皇商薛家不能再做皇商,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只能连累他们“一损俱损。”
但贾府的爷们都飘得很,虽然此时元春还没有封妃,但百年贵族的底气,让他们胆大包天,尤其是贾珍这种没有父母管教约束,年少掌权的当家人,更是无法无天,恣意妄为。
贾珍当然也是个聪明人,他听了薛蟠对樯木棺材板的详细介绍,不顾“坏了事儿的”义忠亲王的忌讳,也不顾贾政的劝诫,执意要拿这块樯木给秦可卿做棺材,就说明他根本不在意薛宝钗家对他这点儿小算计,就算这是套路他,他也自信以后有事儿,她能兜得住。
但是,后来贾府日渐没落,就算元春封妃也不过是带来了一波回光返照而已。到了八十回结束,荣国府的一品将军贾赦,已经连小小的武官孙绍祖也辖制不住了,任由他磋磨死了亲生女儿,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那贾珍这个三品将军肯定更加无能了,毕竟他连给贾敬办葬礼的银子都要跟奴才挪借了。
当薛家给贾珍献上的这块“樯木板子”的事一旦闹出来,就会成为贾珍的一条罪状,秦可卿不过是贾蓉这个区区五品龙禁尉的亡妻,她怎么可能有资格使用亲王的寿材呢?
而且义忠亲王老千岁当年犯的是什么事儿?他的棺材不用朝廷规定的杉木,而是暗中吩咐了皇商薛姨夫去给他采购樯木做棺材,很可能就是要谋反篡位。
樯木这个材质也很奇特。樯者,舟具也。就是挂帆的桅杆,《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里写道:“那江中来往船只,帆樯历历可数。”
义忠亲王老千岁没能用上这樯木棺材就已经翻船了,贾府将来抄家倾覆还远吗?
这樯木板子出自铁网山上,书中第二十六回中,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又提到这一处地名,他和父亲在铁网山打围很可能就是陪伴皇帝秋猎。结果被“兔鹘捎一翅膀”,“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也很能是指皇帝被刺杀,所以冯紫英才会负伤的。
偏偏这一回里,薛蟠又和宝玉同时追问冯紫英铁网山上发生的事故,由此可见薛蟠家和铁网山瓜葛不浅。薛蟠送给秦可卿的这一副铁樯木棺材板,很可能也会成为日后贾府抄家获罪的一项重要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