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骼之窗:防护秋季高发流感、水痘、麻疹......
秋季,是流感、腮腺炎等儿童常见疾病的高发期,为避免家长少折腾,孩子少受罪。优骼之窗向专家咨询、了解了有关疾病及其预防的小知识,希望能给到宝爸宝妈们参考,提前知晓预防,不慌乱。
一、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传染性强,且普遍人群易感,5岁以下儿童重症多;发病后7天内都可以传染,发病前三天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或病毒携带者说话喷出的飞沫等传播。
防护要点:接种流感疫苗;远离流感患者及同居家属;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公共空间;佩戴口罩。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起初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伴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而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严重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病毒脑炎等。1-15岁儿童高发,占90%以上,尤其以5-9岁儿童最为多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防护要点:预防接种仍是控制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预防控制率达9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去公共场合;注意饮食清淡及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防护要点:接种水痘疫苗;勤换被褥和衣服,定期对餐具、玩具等消毒;定时开窗通风;远离水痘患者。
预防要点:预防接种仍然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其次注意做好环境、饮食卫生和手卫生;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以39°以上高烧、扁桃体发炎、淋巴结肿大、全身鲜红皮疹为特点,潜伏期为1-7天。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密切接触者,偶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发病年龄以2-10岁儿童多见。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防护要点: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就医。
五、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秋季常见的一种腹泻。但一些家长对儿童腹泻认识不足,据一项2014-2015年我国腹泻监测研究显示: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占比超过90%。轮状病毒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首要病因。轮状病毒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也有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的可能。

防护要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和变质的食物;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六、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防护要点: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