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好混乱,整理一下
名词解释:
十二律:是将一个八度按三分损益法划分得来的。那么我们得到的“黄钟”、“无射”、“夷则”实际上是“音名”。和后来十二平均律均分不同,但有传承关系。 宫商角徵羽:对应唱名do re mi sol la的五声音阶 七音:很多种模型……见表二 因为古代的五声音阶名和平仄四声是相同的,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为主音,其余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
我明白了,C调的C就是do,D就是re,D调的D就是do,那么黄钟宫/均(C调)的黄钟(C)就是do,太簇就是re。太簇宫/均的太簇就是D大调的do音。啊啊啊,死去的初高中音乐课知识。
旋宫:曲调主音的变化,排排坐得到新的组合(左旋/右旋,一度怀疑在学有机化学旋光异构体) 调:隋唐燕乐,凡七音,十二律吕。共计:84调。琵琶四弦,七音,所以通常只用28调,这就是所谓的“燕乐廿八调”。实际上至北宋,只七宫廿一调,南宋只七宫十二调。(——南楼老师) "犯”的一般意义,就是把属于几个不同词牌的乐句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曲牌。例如。<四犯翦梅花>就是由<解连环>、<醉莲莱>、<雪狮儿>、<醉蓬莱>各词牌的乐句依次联接而成;因前后四次变换,所以称“四犯”。犯的另一种意义,是转调或转调式。
词牌类型总结:
引- 如<婆罗门引>、<阳关引>;可能是大曲中“中序”开始的部份,亦即歌唱开始的部份,相当于后来的引子。序--如<莺啼序>;可能是“引”后紧接着的头一个慢曲的专称;曲调比较长,后来统称为慢曲.。 慢-如<浣溪沙慢>、<木兰花慢>;曲调比较长,是比较抒情的。 歌头-如<歌头>、<水调歌头>、<六州歌头>;是慢曲的另一名称。 近,近拍--如<诉衷情近>、<扑蝴蝶近>;亦称近拍,如<郭兴郎近拍>、<隔浦莲近拍>;可能是慢曲以后,入破以前,在由慢渐快部份所用的曲调。 令--如<浪淘沙令>、<六幺令>、<十六字令><调笑令>;其狭义可能是专指曲破部份所用的节奏较快的曲调而言;其广义则是泛指一切较短的曲调而言。 捉拍--如<捉拍丑奴儿>、<满路花捉拍>;即促拍或簇拍,是大曲曲破中节奏极快的曲调。 ——多摘自杨荫浏老师书籍,其余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