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洋朋克1777 上】考公二战失败后,一位客家人决定出海建国

2023-02-15 14:58 作者:清源妙道哈里发  | 我要投稿

注释与补充:

1、罗芳伯在婆罗洲的早期经历记载较为零碎,关于1772—1776年这段时间罗芳伯的经历版本甚多,这里提供另一版本的故事线:1772年,罗芳伯一行人从坤甸登陆(存疑,李欣祥先生认为此时坤甸还未开港,视频中采用荷兰方的记载),并当上了教书匠、积攒班底,至于班底还是那一百单八人,大部分受雇于本地矿业公司(如聚胜、四大家围)。约两年后,由于视频中谈到的各类矛盾,罗芳伯率众退出矿区,建立兰芳会(经营农业)。随后,由于地域矛盾与利益矛盾,兰芳会同打唠鹿的天地会开战,兰芳会战败、北退至东万律,并于1776或1777年占据山心金湖,建立兰芳公司。

2、关于此时婆罗洲的归属问题,早在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侵入了婆罗洲西南部,但力量并不强,仅控制了一些沿海据点(如南岸的马辰),婆罗洲大部分还是由各路马来移民建立的王国控制,原住民达雅人多受其控制。18世纪初,英属东印度公司也一度谋求控制婆罗洲,但被击退。至于华人,16世纪开始就陆续有华人定居与婆罗洲,淘金热开始后,新来的华人往往受雇于本地马来苏丹国,在三发地区定居。到18世纪四十年代,华人势力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反抗,华人公司组织逐渐取得独立地位。(拉腊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独立、打唠鹿则是70年代)

3、关于兰芳共和国的面积,尽管现在网上的地图往往将整个西婆罗洲乃至整个婆罗洲都画在内(部分营销号能吹到30万乃至70万平方公里),但即便是在巅峰期,兰芳共和国的面积也不到一个通辽,估计在四万平方公里左右,略大于台湾。至于有效控制面积甚至不到两万平方公里(各公司据点犬牙交错)。考虑到其治下的华人人口也就两三万,外加三四十万马来、达雅人,也没法要求其进一步拓土了(整个婆罗洲的华人人口最多也就是十万这个量级哇)。至于婆罗洲的其他地方,此时还有若干华人公司以及20个马来苏丹国并立,外加东印度公司还控制有一些据点,总之相当散装。

4、兰芳共和国并没有专职的军人,其兵员均为民兵,比较有意思的是,兰芳军队的装备与编制基本模仿自清朝绿营兵,其部队平时为矿工,战时为兵。

5、华人在南洋建造的公司一般被直接翻译为kongsi而非company,至于同时代的欧洲人往往直接称这些公司为republic(共和国),无关大小规模都这么叫。

6、罗芳伯在晚清民国一度被改良、革命主义者广为宣传,被视为中国共和先驱、殖民伟人,乃至于反清志士。因此,关于罗芳伯是“天地会”成员的说法一直有流传,不过目前并无相关记载,兰芳还和潮州的天地会会党还干过一架。同时兰芳还一度求取清政府承认,罗芳伯死后亲眷还试图给他买个散官衔,和反清还真没啥关系。

7、除了福建的“公司”,客家人的“公尝”也是南洋诸多公司组织形式的重要来源。

8、关于为啥罗芳伯安了个“中国队长中的队长”的名头:荷兰人一般称呼华侨领袖为Kapitan(甲必丹),也就是英语captain(队长,船长)这个词,例如明朝的知名海商李旦就有个kapitan cina(中国船长)的名头。后来兰芳手下的一群“二哥”都被安了个甲必丹的名头,至于改名原因,下集说。

9、婆罗洲的华人公司大部分为采金公司,比较集中于三发、鹿邑等地,其中大港公司(和顺联盟盟主)、三条沟公司、兰芳公司是规模最大的三家公司。在1760年时,婆罗洲便已经建立了34家公司,总“雇员”约三万上下,年产值大约370万西班牙银元。除了采金之外,各个公司还有一些其他业务,比如兰芳公司也经营宝石矿,同时各公司在80年代后基本都开始涉足农业,谋求自给自足——这可能和潮州天地会一度垄断粮食有关,天地会被和顺联盟剿灭后,各公司便均开始独立进行农业生产。


【南洋朋克1777 上】考公二战失败后,一位客家人决定出海建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