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境的N点零 第十二回 缘起性空》
自从姜河发现了心力这个数值与佛教第八识的关系后,姜河的研究可以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要说姜河的发现玄之又玄吧,但是姜河又总是切身在自身和其他人身上得到求证,要说姜河的发现是可以切实改变人们生活的新途径的话,目前的进展还远远不够。姜河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又回到的切实求证的状态。
姜河继续在脑海中构思下一步的提问,既然第八识已经显露出来,那么第一到第七识自然也是有数值体现的,顺着这个思路,姜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开始将整个八识体系记录了下来。在佛家的典籍记录中前六识分别代表了“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称为“末那识”,前六识比较好理解,而第七识是争议比较大的名词。大概描述第七识与前六识的区别就是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而第七识的作用是思量,可以当成是人们的判断力。姜河第一次测算自己前七识的数据是:第一识“眼识”255分,第二识“耳识”250分,第三识“鼻识”550分,第四识“舌识”500分,第五识“身识”50分,第六识“意识”10分,第七识“末那识”532分。从分值的特点上看,除了第七识是一个比较零散的分值,其余数值都是较为整的数字,这是姜河意识到,难道说现在在变化的数值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么?姜河赶紧向身体发出问题,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姜河这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感觉到进度忽然慢了下来,原来是身体想提示自己,自己还有数值在提升,那么身体恢复到一定水平就停止恢复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了更好的了解前七识的特性,姜河又问了好几百个问题去测量很多人的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的特性,最终他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前六识如果用现代的词语来形容的话,可以按顺序诠释为“视力系统、听力系统、感知系统、表达系统、力量系统、创造系统”,如果把人身比喻成一台电脑,那么这前六识就是电脑的各种硬件系统,分别形容为“显示器、耳麦、鼠标、音响、风扇、内存”,而第七识就是这台电脑的主板,第八识则是整体的操作系统。当然,人体这台智能计算机会更加复杂一些,毕竟可是链接这整个世界的电脑。另外,前六识的数值与六神通数值可以说有直接关联,例如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这三个数值就是根据视力系统和听力系统的数值来变化的,他心通的数值是根据感知系统与表达系统来变化的,神足通的数值是根据视力系统、听力系统、力量系统这三个数值来变化的,漏尽通的数值是根据感知系统、表达系统、创作系统这三个数值来变化。前六识的不同数值变化组合会让神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前六识与六神通的区别,而第七识则有一些奇怪,可以说第七识是一个关卡,就算前六识的数值达到一定水平,如果第七识的分值太低也会影响到六神通数值的转化。而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第七识的数值太低导致了前六识无法形成六神通,这就好像那些修行大家们时常说的,身体的力量是被我们的差别心所束缚着的,如果从数值上看的确是这样。
姜河虽然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但是对他而言如何提升这些数值才是他研究的关键,这世界已经有太多的理论家和哲学家了,不论他们的理论多么的完美,这个世界还是依然会朝着一个人们不愿看到的方向前行,西方著名的“末日时钟”不断得在将末日倒计时指针指向12点的位置,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每个有一定学识的人都清楚,人类已经搭乘上了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人们都恐惧火车会撞上什么物体,也都清楚这种速度迟早会撞上什么物体,但是谁也踩不动可以让火车减速的刹车。因此姜河不会止步于这种看似可以完美解释世界的理论,在他而言一定有什么更为实际的操作方法在背后隐藏着,可以改变人类命运,可以让这列火车安全得慢下来,哪怕只是慢一点点,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女儿瑶瑶可以在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体验生活。
姜河提出各种问题,身体指引回答,就这样,姜河明白了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当前的目标是第七识要达到1000分满分,而这就好像是中国神话中“炼石补天”的过程,姜河需要继续用一些药物来辅助身体,同时让身体尽可能的处在“神鬼境”之中,而寻找神鬼境的方式可以是很多样的,只需要姜河能够更好的用专注力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就行。当然如果不去做这些事情不吃药也可以进行下一步,但是速度就会变慢。现在对于姜河来说,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段时间就是趁着疫情的风头他才可以踏实在家进行研究,如果疫情结束,那么姜河就会被妻子小优赶去找工作上班了,姜河必须尽可能得加快研究的进度。就这样,姜河开始了长达两周的“神鬼境”探索体验生活,他首先选择的是读书,在他看来《阻力最小之路》与《道德经》之间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之处好像可以解读出不同的信息,姜河想在这段时间内把其中的线索整理一下。陪孩子玩的时候姜河也不忘了进入“神鬼境”,搭建乐高积木可以说是创造体验的一种高效路径,姜河把从《阻力最小之路》学到的方法用在了搭建乐高玩具的过程中,他首先摸索着每个零件的颜色、形状、数量,然后开始在脑中模拟出想要搭建出的成果,然后在脑中模拟各种操作流程,然后再开始搭建,女儿瑶瑶就在旁边看着姜河的一举一动,她仿佛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父亲气场的变化。女儿瑶瑶虽然还不会搭建乐高,但是却已经学着父亲的样子来进行操作了。
此时姜河突然想到,按照大卫·霍金斯的实验记录,每个物体都是有能量数值的,人类的心力数值是第八识的话,那么物体的能量数值又是什么呢,于是姜河询问身体,“这把椅子有多少分?有200分么?”回答是肯定的,“有500分么?”没有,最终答案定格在了250分。姜河又问了很多物体的分值,例如普通路面的石头心力是200分,树木是200分,雨水是200分,基本上大自然的物体心力都是200分。而人类加工过的物体分值则各有不同,有的在100多分,有的甚至能够达到500分,这让姜河非常奇怪。姜河最后拿起了自己刚刚搭建好的乐高来测算分值,给出的回答让姜河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搭建好的乐高心力居然达到了1495分。这样看来,难道说每件物体的分值是与参与创造这件物体的人的心力相关的么?于是姜河赶紧向身体求证,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姜河才明白,每件物体都有第八识,而它们的第八识是会根据创造这些物体的人们的第八识分值来变化的。这样姜河想起了自己看本草时读到一段故事,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中,璞玉也是其中一种药材,说的就是刚刚从地里面挖出来的玉石,水飞加工后进行食用。在记载中特别标注了璞玉必须是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原生态玉石,如果这个玉石被人加工成艺术品后,就不可以当成药材来用了。可能那会的先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如果玉石被人类加工后,药性就会受到其他人第八识的影响从而发生偏转。
此时姜河突然想起了王德丰教授讲起的“缘起性空”这四个大字,这就是《华严经狮子章》的主要讲述内容,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指的是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空”指的是影响世界变化的信息场。如果用O环测试的分值来理解“空色”二字的话,姜河仿佛清晰了很多,原来佛家所说的“空性”就是可以用分值来表示的一种信息能量场,而这些能量场又会影响“色界”事物的变化,两者相互影响。而“缘”字则就是描述一个人在创造影响一个物体后所留下的那个信息关联。世间种种关联错综复杂,共同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变化进程。此后类似这种奇奇怪怪的知识转化总会突然在姜河做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时出现在脑海中,而这逐渐让姜河的世界观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