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载】董筱丹对话高德敏:战旗村的三变改革与共同富裕模式(上)

2023-02-27 13:54 作者:铃岚苏  | 我要投稿

笔记总结:


提问:董筱丹老师,您认为战旗村大概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01:27


董筱丹老师回答:

红色战旗

国内大背景下,64年有三线建设,以应对国际外部风险。此时农村有了“农业学大寨”,即靠高强度劳力投入来整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然后用多产出的粮食来支援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这就是第一次的国内大循环。



04:51


金色战旗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开始投入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上,造成了粮食产量高、价格低村庄越往后越无法依靠粮食来获得高收益。于是就开始改变,这就有了战旗村第一座机砖厂。从此战旗村就进入到了工业化发展时代。



06:35


绿色战旗

当整个国家产业进入到过剩阶段的时候,作为一个村庄难以进行一般产业升级,此时应该朝着生态化发展转型。2003年至今的阶段,当时在农业税取消后,财政政策上,如果土地有相对规模的集中,政府就会有相应的补贴。于是就形成了财政上的补贴和战旗村的土地集中相结合起来的“财土联动”。之后是“金土联动”,金融相关政策扶持下,催动了宅基地、耕地共同的集中,由村庄统一开发和经营,以此为基础就有了产业的发展。如战旗村经营的“妈妈农庄”,这就是“产土联动”



10:04


高德敏书记分享战旗村经验

高书记认为,包产到户之后,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并不利于发展经济。于是高书记等一批干部决定外出学习其他村庄的经验。高书记外出学习了华西村、刘庄村、南街村、宝山村等,总结经验后得出结论:只有把土地统筹集中起来发展产业,才能强村富民。

当时是2003年,想要重新集中土地非常困难,集中整合土地最难的是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让村民看到后期发展的利益。



19:53


2006年成都市被列为统筹城乡的试点区,当时政府对于集中土地有鼓励政策:村庄集中土地面积超过五、六百亩地的,政府会给村庄进行基础设施投入的相应扶持。


战旗村提出了三个集中

1、农用地往规模化经营集中

2、农民往安置区或城镇集中

3、企业往园区集中


战旗村成立了合作社,把土地流转集中起来,经过基础设施投入改造后,再由合作社流转给种田大户(不限于本村村民)。流转集中的土地最开始仅限于种菜,后来又可以种经济作物,再后来可以搞乡村旅游。流转集中的土地从800元一亩升值到最高2300元一亩。土地经营增值的收益村集体留一半,农民分一半。



30:13


农用地增值空间有限

增产不一定增收!很多农产品根本卖不掉。所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对于村庄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村庄中最大的增值空间是建设用地。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把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再转化为资产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加农民的收入。


【转载】董筱丹对话高德敏:战旗村的三变改革与共同富裕模式(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