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2020-12-22 08:46 作者:蒙托尼  | 我要投稿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只中国科技股,趴在地上不见动弹。没错,就是股价最低在2元左右徘徊的京东方。那时的京东方市值巨高,能被人所铭记,便是因为他以科技股的身份,却一直徘徊在A股单股最低价的位置,多少年波动不超过几毛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年刚刚发布的10月三季度报告中,这只雄狮终于王者归来。财报数据显示,京东方在今年第3季度实现了营收40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更是狂增长超过629%。


亮眼成绩的背后,最让人欢欣鼓舞的是中国的面板终于开始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与华为在世界中备受尊敬有异曲同工之妙,京东方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国之骄傲,走过的艰辛之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这两者有着同样的命运,那就是在缺少核心组件芯片的情况下,打破了世界垄断,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康庄大道,国产屏幕也即将走出国门。


然而在回顾这一切时,却是冒着走钢丝的精神,从消耗3000亿到一度濒临破产,在险象环生之中,王者归来。

京东方的早年史

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在社会上都被称为90后,被认为是最幸福的第一代。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遍地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而就在1992年9月,随着股改的政策出台,王东升接受了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接手几近要破产的企业,这个年轻人将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道关便是如何将电子管厂,真正的焕然一新。第二年,王东升带领当时的2600多名员工,正式募集650万的种子基金,对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一年,京东方三个字正式命名,希望寓意能够时来运转。


改制后的京东方在随后的一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随后业务走上正轨,并于1997年正式上市。不过随后王东升将业务转向当时在中国还是空白的液晶显示屏市场,一时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后来的故事,还是要感谢这个年轻人的指引。

转战屏幕市场,几经波折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杀不死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京东方可谓将这一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的中国,人们甚至不知道液晶显示屏为何物,而在韩日方面的企业里,进口的显示屏几乎覆盖全世界。

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国产屏,成为了王东升和京东方的使命。想要打破垄断,光靠资金肯定是不行的,但没有资金的消耗和时间的积累,更无从下手。1998年,京东方正式进军屏幕行业,随后营收急转直下,连年净利润为负,公司几近摇摇欲坠。


直到2003年,有幸能够通过并购韩国一家TFT-LCD业务,让京东方抓住了这一机遇,闯进了显示屏的核心技术领域。第一条生产线耗资12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属于自己的液晶显示屏生产线。

并购生产线后就一帆风顺了吗?并没有,在随后的几年,京东方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的阶段,这期间国家和政策都向这个赛道倾斜。然而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京东方像一个就不服输的战士,依然在全力奋战。

终于熬出来了

直到2012年的财报公布,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曾经被国外看不起的显示屏公司,竟然在当年度盈利超过了2.58亿元。这场烧出来的胜利,近乎于一战功成万骨枯的执着,让京东方人都明白,未来哪怕是任何荆棘都不怕了。


随着京东方显示屏在全球出货量的攀升,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数据统计,在2018年,其显示屏出货量就同比增长24%,总面积增长45%,成为全球第一。液晶面板数量也达到了全球第一的水平。


熬出来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2019年,京东方旗下专利数量超过了9657件,累计持有专利7万件。自研技术的高速列车,已经将西方竞争对手甩下,真正的王者归来是数据的体现。今年全球出货量递减的情况下,京东方逆势上升。京东方人终于有理由回应竞品的质疑,我们熬出来了。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只中国科技股,趴在地上不见动弹。没错,就是股价最低在2元左右徘徊的京东方。那时的京东方市值巨高,能被人所铭记,便是因为他以科技股的身份,却一直徘徊在A股单股最低价的位置,多少年波动不超过几毛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年刚刚发布的10月三季度报告中,这只雄狮终于王者归来。财报数据显示,京东方在今年第3季度实现了营收40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更是狂增长超过629%。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亮眼成绩的背后,最让人欢欣鼓舞的是中国的面板终于开始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与华为在世界中备受尊敬有异曲同工之妙,京东方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国之骄傲,走过的艰辛之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这两者有着同样的命运,那就是在缺少核心组件芯片的情况下,打破了世界垄断,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康庄大道,国产屏幕也即将走出国门。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然而在回顾这一切时,却是冒着走钢丝的精神,从消耗3000亿到一度濒临破产,在险象环生之中,王者归来。

京东方的早年史

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在社会上都被称为90后,被认为是最幸福的第一代。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遍地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而就在1992年9月,随着股改的政策出台,王东升接受了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接手几近要破产的企业,这个年轻人将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道关便是如何将电子管厂,真正的焕然一新。第二年,王东升带领当时的2600多名员工,正式募集650万的种子基金,对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一年,京东方三个字正式命名,希望寓意能够时来运转。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改制后的京东方在随后的一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随后业务走上正轨,并于1997年正式上市。不过随后王东升将业务转向当时在中国还是空白的液晶显示屏市场,一时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后来的故事,还是要感谢这个年轻人的指引。

转战屏幕市场,几经波折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杀不死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京东方可谓将这一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的中国,人们甚至不知道液晶显示屏为何物,而在韩日方面的企业里,进口的显示屏几乎覆盖全世界。

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国产屏,成为了王东升和京东方的使命。想要打破垄断,光靠资金肯定是不行的,但没有资金的消耗和时间的积累,更无从下手。1998年,京东方正式进军屏幕行业,随后营收急转直下,连年净利润为负,公司几近摇摇欲坠。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直到2003年,有幸能够通过并购韩国一家TFT-LCD业务,让京东方抓住了这一机遇,闯进了显示屏的核心技术领域。第一条生产线耗资12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属于自己的液晶显示屏生产线。

并购生产线后就一帆风顺了吗?并没有,在随后的几年,京东方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的阶段,这期间国家和政策都向这个赛道倾斜。然而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京东方像一个就不服输的战士,依然在全力奋战。

终于熬出来了

直到2012年的财报公布,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曾经被国外看不起的显示屏公司,竟然在当年度盈利超过了2.58亿元。这场烧出来的胜利,近乎于一战功成万骨枯的执着,让京东方人都明白,未来哪怕是任何荆棘都不怕了。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随着京东方显示屏在全球出货量的攀升,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数据统计,在2018年,其显示屏出货量就同比增长24%,总面积增长45%,成为全球第一。液晶面板数量也达到了全球第一的水平。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


熬出来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2019年,京东方旗下专利数量超过了9657件,累计持有专利7万件。自研技术的高速列车,已经将西方竞争对手甩下,真正的王者归来是数据的体现。今年全球出货量递减的情况下,京东方逆势上升。京东方人终于有理由回应竞品的质疑,我们熬出来了。


重压之下一度濒临破产,京东方迎来逆袭,自研技术终熬到出头之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