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姥爷,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姥爷去世一年了,本来在他去世时想尝试写一段追忆的文字,却怎么也写不出来,可能那时还不愿接受他已经走了。 姥爷生于1935,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又在解放战争中走过少年,经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于2022年走完漫长,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姥爷算是农村的文化人,识一些字,会写会算,听说年青时做过村里的会计,平时除了种地,会做些贩卖糖果瓜子烟酒之类的小生意,骑车串村或学校门口叫卖冰糕、雪糕、膨化糕,哪个村放电影就去摆摊卖些香烟、瓜子、泡泡糖。上初中高中时住校,在学校都舍不得吃饱,更别说什么零食,每逢周末回家先拐到姥爷家,蹭些北京方便面,瓜子之类的零食,这是少年时代最幸福的事。 姥爷一生平凡,但我觉得他干了三件伟大的事。 第一件是为子女操劳一生,尽管子女多无法做到很公平,尤其是进入耄耋之年有所糊涂,有些孩子有些意见,但这也是农村的常事,我的记忆里他一直很爱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姥爷怕我妈过年不舍得去割肉,过年的前一天姥爷总会骑车来送一两斤肉,这个惯例持续了一二十年,姥爷从来都是吃完饭来我家送东西,我妈说他怕我们为了给他准备饭而花钱,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姥爷经常来,但从没在我家吃过饭。 第二件是照顾姥姥,姥姥在五十岁时被牛伤到开始手脚不便,基本就是姥爷一人忙里忙外,姥姥七十岁左右卧床不起,同样高龄的姥爷一直照顾她到八十五岁,很少麻烦子女,包括经济上,七十多岁还踩着三轮车去几十里外的县城进些糖果瓜子烟酒贩卖,姥姥去世,他拿出最后两万元用于办丧事。姥姥走后,我能感觉到他不是解脱,而且失去了寄托,对生不那么眷恋,不到两年就安详地走了。 第三个大事是激励子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子孙中虽无大成就,但也有四名大中小学教师,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两名工程师,在以前的农村已不容易。妈妈因为那个特殊年代需要挣工分没上过学,但她从小就督促我读书,祖上没人识过字的我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入名牌大学的本科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这得益于姥爷的传承教侮。 我一直遗憾没带他到外面世界走走看看,2010年我女儿出生,那年他75岁,没想到他坐二三十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来深圳看我们,扛个大蛇皮袋子,装满鸡蛋和油炸散子,他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去了,他说姥姥需要他照顾,别人照顾不好他不放心,现在好后悔当时没硬留他玩几天,此后由于他俩身体原因便不能外出长途颠簸。北京读书,深广漂泊,定居上海,辗转颠沛流离半生,没有带姥爷,姥姥和妈妈去大梅沙看大海,去珠江看小蛮腰,去外滩看灯光,去北京看天安门,是我的一生的遗憾,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