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笔记
屏障防卫。 三道防线有物理屏障,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系统。这样的排列也是顺序。死细胞充满了角质蛋白,一般细胞无法感染皮肤表层的死细胞。 病毒大多数选择攻击黏膜屏障,与黏膜屏障具有的较好通透性不可分。 2-1-1呼吸道 大部分呼吸道表面由上皮细胞覆盖 纤毛可以主动摆动且有方向,向着喉咙方向移动,且粘液与病毒混在一起被吞咽。起到表面也可有四处游弋的巨噬细胞,白细胞防止病毒扩散。 2-1-2消化道 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如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可灭活AIDS病毒。 胃酸的低PH值是病毒需要受住的。 到十二指肠要面对多种酶。 2-1-3生殖道 阴道上皮细胞由多层细胞构成。形成层状上皮组织。由相对较扁的鳞状上皮细胞,为非增殖细胞。 生殖道表面的上皮细胞覆盖有粘液,隔离了细胞与病毒的距离。集聚于阴道的某些细胞产生乳酸,造成酸性环境抵抗病毒侵入靶细胞。 2-2天然免疫系统 天然免疫系统有四种主要的武器用于抵御侵入的病毒。 专职吞噬细胞,补体系统蛋白,干扰素系统,天然杀伤细胞。 2-2-1专职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在组织中清除死细胞的碎片,病毒也会被吞噬。在血液中循环的百分之七十的白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 2-2-2-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大约20个不同的蛋白分子组成,机体遇到病毒攻击时,他们能相互协调作用以摧毁入侵病原,同时形成相应的免疫刺激信号向其他的免疫系统成分传导。补体各蛋白成分主要由肝脏产生。含量最丰富的为蛋白C3,在血液中。C3可裂解为两个小的分子。 其中之一的产物为C3b结合到病毒表面的非特异性的化学基团之上可催化一系列反应导致大量的C3分子放生裂解,形成更多的C3b,为链式反应。吞噬细胞有C3b受体,所以与C3b结合的病毒容易被吞噬细胞捕获。当吞噬细胞吞噬了被补体调控的病毒后,进一步被刺激,变得更具吞噬力。 当此补体结合到包膜病毒的表面上,可产生对病毒不利的膜攻击性复合物,形成小孔。 C3a可使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离开血液循环而进入感染区域。只可杀死在细胞之外的病毒。 2-2-3干扰素预警系统 干扰素(IFN)1型干扰素:INF-a和INF-b。 此类干扰素可有大多数机体细胞产生可分泌出细胞之外,结合到附近未受到感染的细胞表面,使这些细胞发生特性上的改变,是它们在被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自杀身亡。 不是所有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会产生干扰素。但一个更普遍的现象是只要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存在大量双链RNA,就可以启动细胞产生干扰素。 细胞能只存在少量的双链RNA,而许多病毒在复制时可以产生大量双链RNA。双链RNA在病毒即将开始复制时产生,可以启动细胞和病毒蛋白的合成的关闭。 2-2-4天然杀伤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是如何指定杀死哪一种细胞的,现在研究还不确定。杀伤信号和非杀伤信号以及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 如有错误请纠正,别大喊大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