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防军和志愿军时期的领导机构,为何完全不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并且于7月5日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随着美国的加入,中央决定以原第四野战军13兵团部队配15兵团指挥部共4个军、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团、1个工兵团,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以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边防军的领导班子是粟裕任司令兼政委,副司令是时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副政委是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战火甚至烧到了鸭绿江边。
眼看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及第一副政委是邓华、副司令是洪学智和韩先楚。
东北边防军和志愿军成立时的编制相同,任务也完全相同,志愿军后续入朝部队也是东北边防军时期拟定的,只有两者的名称不同而已。
那么,东北边防军和志愿军时期的领导机构,为何完全不同?
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毛主席亲点粟总的将,主席也深知粟裕的指挥能力。粟裕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不过考虑到东北边防军主要是四野的部队,所以,中央给粟裕配了萧劲光和萧华两位猛将。这两位都曾是四野的兵团级首长,威信很高。他们二人辅佐粟裕,四野的骄兵悍将都不会不听从粟裕的命令。而且,他们和粟裕的私交很好,不存在配合问题。
可是,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难以坚持工作。如果去朝鲜恐怕无法应付。这样的话,粟裕拒去不了了,那么,他的两个搭档也去不了。关键在于萧劲光当时正担任海军司令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离不开人。而萧华当时正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事无巨细,也离不开。
更何况,时间不等人,时不我与,所以志愿军的领导班子只能重新考虑。
中央军委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兼政委,率军出征。邓华、洪学智以及韩先楚担任副司令员,这个班子实力也不弱。他们率志愿军在朝鲜取得了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