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艺术创作 郭艳民(全54讲)

2022-08-28 16:50 作者:Peter_DZD  | 我要投稿


Class1: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1. 表达普遍性主题;
  2. 画面形象表现力强;
  3. 具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
  4. 画面要简洁;
  5. 画面具有形式美。


第1讲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P1 - 01:04


一、表达普遍性主题:能让较多的观众在较短时间里理解接受

【难民、父亲】



第1讲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P1 - 02:41


二、比较好的形象表现力:视觉上的震撼,辅助主题表达



第1讲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P1 - 03:47


三、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力量:靠形象的塑造,让观众接受作品思想内涵



第1讲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P1 - 05:34


四、简洁的画面:画面越简洁,主体对象越突出,观众就越容易顺着我们的思路去看去思考。



第1讲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P1 - 07:12


五、具有形式美感:形式好能更好表现主题。

【虚实对比、明暗对比,动静对比,构图】



Class2:画面的构成元素

画面的构成5种元素:

主体:主要表现对象

陪体:次要表现对象

前景:主体前空间层次中的景物

背景:主体后空间环境中的景物

空白:景物之间缺乏实体意义的空间部分

(提示:这几种构图的元素呢不一定需要齐全)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1:01


一、主体:主要被摄对象,最能表现主体的部分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1:19


二、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1:41


三、前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1:56


四、背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到陪衬和渲染作用的景物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2:15


五、空白:在画面中缺乏实体意义的部分

案例: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2:37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4:06



第2讲 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P2 - 05:06




Class 3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对象(构图)

主体是画面当中主要的背摄对象,主题思想的主要的体现者。

突出主体的常用构图方法

1. 黄金分割;

2. 九宫式构图;

3. S型构图;

4. 对角线构图;

5. 对称式构图。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1:45


一、黄金分割构图:把主体放在分割线的位置上

容易突出主体,画面均衡稳定。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2:10


二、九宫式构图:把主体放在分割线或交叉点上

九宫式构图,在黄金分割构图的基础上增加两条横向分割线。容易突出主体。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2:51


三、三七开:长卷,放在3:7的分割线上

那么中国传统的绘画是横幅的长卷,构图的主体讲究三七停或叫三七开,也就是将主体放置在3:7的位置上。

【毛驴在3:7位置】

【树的位置、天际线位置】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4:54


四、S型构图:适合拍蜿蜒曲折的主体

比较适合拍摄那种本身具有蜿蜒曲线特征的事物,如小河、小路、长城、山峦、沙丘、海岸线等。


特点:

1. 往往用于俯拍;

2. 线条发端自画面下角,向对角延伸。

【河流,明暗对比】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6:06


五、对角线构图:突出主体,画面均衡

【对角线构图;低角度光线:影子长,明暗有致,层次丰富】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07:13


六、对称式构图:安静稳定,严肃庄重

在建筑和传统的绘画中使用较多,用于摄影中,适合表现安静稳定、严肃庄重的主体,但容易使对象显得呆板,缺少变化,没有生气。


(一)中间对称

【压缩了时间】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11:45


(二)左右对称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12:08


(三)宽泛对称:外形不一致,但内容和主题上具有明确的相似性或对比性

【不同人物,相似动作】



第3讲 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 P3 - 13:06


(四)上下对称:常用于拍摄水中倒影


提醒:初学摄影情况下借鉴和参考这些经典构图方法,但不要被其限制



Class4:突出画面小主体的方法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0:39


一、突出主体的方法

1. 直接突出主体:图像面积大;

2. 间接突出主体: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线条引导、框架性前景、动静对比、运动对比。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1:41


二、间接突出主体(1):明暗对比

面积面积面积面积(格式塔心理学)。

【突出亮的部分】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2:33


三、间接突出主体(2):色彩对比

和周围的色彩有明显的对比,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万黄丛中一点红】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3:22


四、间接突出主体(3):线条引导

通过线条来引导、限制视线。

【房子的线条的汇聚+色彩+明暗】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4:33


五、间接突出主体(4):框架性前景

框架起到约束和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前景的红棉树枝形成了一个框架】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5:41


六、间接突出主体(5):动静对比

大部分都不动,突出动的部分;大多数都在动,突出不动的部分。多用于影视摄影。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6:12


七、间接突出主体(6):运动对比

运动方向、速度和轨迹的对比:

大多数都在由左向右,突出由右向左的小部分;

大多数都在匀速运动,突出变速运动的小部分。



第4讲 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 P4 - 06:49


八、小主体的作用:视觉支点

支点:在拍摄大景别大场面画面(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景物很多,取景范围很大)的时候(容易出现画面比较散乱的情况),场景中位置突出、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的能起到视觉中心作用的景物。


结构画面,统帅全局:

【支点:小船。没有小船,画面会非常空,没有生气,景别大小也失去了参照】


【支点:人。使画面更有生气与活力】


支点不一定要表现主题,可以仅起结构作用。

【支点:左边的树。均衡画面,避免右边偏重】



Class5:陪体的作用与处理方法


第5讲 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的处... P5 - 00:38


一、陪体的概念

陪体:般是指在画面中起到陪衬和渲染作用、和主体联系最紧密的次要对象。



第5讲 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的处... P5 - 00:54


二、陪体的作用

1. 解释、限定、说明主体:帮助理解主体的内涵、意义;

【陪体:口琴;说明演奏家是口琴演奏家】



第5讲 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的处... P5 - 01:50


2. 点明、深化主题:影响主题深刻度;

【陪体:白手;衬托小黑手的触目惊心,联想到东西方不平等等】



第5讲 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的处... P5 - 03:23


3、用做前景:既和主体形成必要的关系,又可以美化画面。



第5讲 陪体——次要被摄对象的处... P5 - 03:52


三、陪体的处理方式

1. 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内部,追求的是画框内部的完整和独立,属于封闭式构图

2. 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之外,通过观众的联想、想象补足形象,属于开放式构图


应用特点:单幅图像更多用直接处理陪体;在连贯的影视画面中,间接处理陪体用得更多。

案例:

【陪体:人】


为了避免反客为主:陪体一般被处理在画面边角,亮度一般不太亮,可能有一定的残缺。


【陪体:风筝】


Class6:前景的概念与作用


第6讲 前景 P6 - 00:32


一、前景的概念

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第6讲 前景 P6 - 01:33


二、前景的作用

1. 增强画面空间感;

2. 与主题、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

3. 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4. 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景物;

5. 交代主观视点。


(一)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增强画面空间感是前景最基本的作用,所谓空间感是由**二维图像展现三维**的能力。结合透视规律和前景景物能有效增强空间透视感,展现画面的透视、远近的距离、画面的深度。


【前景:大树,体现了物体影像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透视规律】



第6讲 前景 P6 - 03:03


(二)与主题、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

通过它们之间的关联对比,有效表达主题。


【前景:盛开的梨花,与后景江南民居一同表现出江南春天】


【男在前,女在后,形成了特定的人物关系】


第6讲 前景 P6 - 04:50


(三)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特别在拍摄外景的画面的时候,画面的上方天空的部分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空白,为使画面不出现太多的空白,可以采用前景物来填补。


【前景:树枝,既填补了天空的空白,又能表现沧桑的历史】



第6讲 前景 P6 - 06:07


(四)遮挡后景杂乱多余景物


【用前景的树枝遮挡后景中的房子和游客】



第6讲 前景 P6 - 07:04


(五)交代主观视点

前景可以交代主观的看视的位置。


【交代看视者处在驾驶员后侧,有代入感】



Class7:框架性前景

一、概念

框架性前景:框架形式的前景,可以集中观众注意力,并美化画面的景物。


二、作用

1. 增强画面的图案美

2. 突出后景中的主体

3. 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的景物



第7讲 框架性前景 P7 - 00:58


(一)增强画面的图案美

当这个框架本身具有相当的形式美感的时候,它可以增强整个图案的美感。这就仿佛给画面加了一个相框,使画面看上去更漂亮。


【框架性前景:日式的窗户,前景的窗户,中景的树,后景的瓦片,组合到一块有抽象画的感觉】


【古玩店的窗格,似乎独立但是其实又相互关联】



第7讲 框架性前景 P7 - 03:36


(二)突出后景中的主体

框架型前景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框架的中间的区域。


【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的建筑物】


【自行车前轮形成的框架突出主体,另外也形成了动静对比】



第7讲 框架性前景 P7 - 06:11


(三)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的景物

框架性前景在前景位置占的面积往往比较大,对后景中的多余、杂乱的背景景物的遮挡更有效。


【曝光不足的城门洞形成了简洁的黑框】



Class8:背景


第8讲 背景 P8 - 00:35


一、背景的概念

背景: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景物。


背景处理的常见问题是处理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如避免人体和背景的树干重叠)。


【反常规的不良重叠,表达了污染这个主题】


二、背景处理的要求

1. 背景要有助于主题表达

2. 背景的明暗、色彩要和主体有对比

3. 背景要简洁



第8讲 背景 P8 - 03:39


(一)背景要有助于主题表达

背景景物是拍摄中不得不处理的景物,凡是清晰出现在画面中的背景景物都应该有助于主题表达(对主题表达无用的要简化、弱化)。


【背景的黑板很好地塑造了科学家形象】


【背景:不能给民工真正庇护地红伞】



第8讲 背景 P8 - 06:28


(二)背景的明暗、色彩要和主体有对比

只有主体和背景有对比,主体才可以被突出出来。

主体和背景的对比的强弱是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弱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背景是暗的,主体就应该是亮的;

如果背景是亮的,主体就应该是暗的;

如果背景是有明有暗的,那么主体的明暗就应该和背景的明暗是相反的。


暗背景衬白花,白背景衬黑花】



第8讲 背景 P8 - 07:45


(三)背景要简化

画面的简洁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是否简洁。


【美中不足,小伙的背后红衣男子抢镜了】



简化背景的方法:

角度:俯拍、仰拍;

用光:逆光、侧逆光;

镜头:长焦、大光圈;

运动:追随拍摄;

气象:风霜雨雪雾。



第8讲 背景 P8 - 09:14


角度:俯拍、仰拍——俯拍可以以地面做背景,仰拍可以以天空做背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避前后景物的重叠。


【近距离广角仰拍,以天空为背景显得背景干净;另外广角夸大了字架的高大程度,加强了宗教的神圣感】


【俯拍背景干净,有形式美感】



第8讲 背景 P8 - 10:55


用光:逆光和侧逆光——逆光从背后照射过来,和暗背景形成对比。


【逆光配合面部补光】



第8讲 背景 P8 - 11:51


镜头:长焦、大光圈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景深越浅越可以把背景给虚化掉;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可以把背景虚化。



第8讲 背景 P8 - 12:27


运动:追随拍摄——摄影机或照相机随着主体运动,前后景物就会出现运动模糊,一定程度简化背景,同时也能突出动感。



第8讲 背景 P8 - 12:59


气象:风霜雨雪雾——可以利用风霜雨雪雾来简化背景,如下雨了的烟雨蒙蒙,下雪了的一片苍茫,有雾天气的虚无缥缈。


【大多数的景物被隐没在浓雾当中,背景干净】


【比较繁杂的那些坑坑洼洼、大树小草草被统一在白雪的白色中了】



Class9 空白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0:31


一、空白的概念

空白不一定是指画面当中一定是纯黑和纯白的部分,凡是在画面当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缺乏实体意义的部分都可以看成空白。

空白可能是一片天空、一片水面、一片被长焦拍虚了的模模糊糊的背景。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1:00


二、空白的作用

1. 突出主体;

2. 使画面简洁;

3. 有利于营造意境。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1:04


(一)突出主体

一般来讲呢主体周围有一定的空白容易突出,而如果缺少基本的空白被各种景物夹杂裹挟其中则不容易被突出。

【下方的人周围空白多,容易被突出】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2:18


(二)使画面简洁

画面当中空白部分多,实体对象就少,画面就会显得比较简单干净。

【有意识的保留了大面积的天空,使画面显得简单】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2:55


(三)有利于营造意境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只画虾不画水,却会觉得空白的地方到处都是水,水还显得特别的清澈】


三、空白的常规处理方法

1. 主体正面和前方留较多空白;

2. 空白比例不可过大;

3. 大面积空白要“破”。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5:21


(一)主体正面或前方留较多空白

- 视线的前方留比较多的空白;

- 在运动物体的运动的趋向方留比较多的空白;

- 在光线的入射方留有较多空白。

【飞鸟前方留有较多空白】

【非常规处理,运动趋向留较少空白,营造飞鸟的速度感】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7:24


(二)控制画面当中空白部分比例

空白与实体所占比例不可相差太大,一般空白比实体不超过9:1,不然可能显得比例失衡。



第9讲 空白——画面留白 P9 - 07:52


(三)大面积空白要“破”

“破”:这大面积空白当中点缀细小景物,以避免大块空白的单调、生硬和死寂。

【下方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空白和实体部分的有点失衡,通过签名和图章使画面平衡】



Class 10 拍摄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拍摄角度的三个要素:

1. 拍摄方向(正面、侧面、斜侧面、背面);

2. 拍摄高度

3. 拍摄距离


拍摄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1. 影响画面造型

2. 影响画面表现力

3. 影响画面侧重点

4. 体现不同视点效果(影视摄影);



第10讲 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P10 - 01:11


一、拍摄角度影响画面造型

即使拍摄的同一个主体,拍摄角度不同,画面的最终的呈现结果也不一样,进而影响画面主题表现的深刻度和准确度。

【造型结果明显变化】



第10讲 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P10 - 02:32


二、拍摄角度影响画面表现力

拍摄角度体现着我们对被摄对象的观点和态度。

【表现出对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的一种反讽式】



第10讲 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P10 - 04:04


三、摄影角度影响画面的侧重点

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又侧重有所不同。



第10讲 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P10 - 04:31


四、体现视点(影视摄影)

在影视摄影当中,摄影角度表现剧中人的视野范围。



Class 11 正面角度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1:04


一、正面角度的概念

一般是指照相机或摄影机在被摄景物的正对面来进行拍摄。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1:04


二、正面角度的特点

1. 展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

2. 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表情、神态、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

3. 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4. 形成画面内外直接的交流感;

5. 可以并列展示、同等评价多个事物。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1:22


(一)展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

绝大多数事物最能体现他本质特征的那一面是正面。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1:44


(二)拍摄人(重在表现人的表情、神态、人体对称结构和人的正面动作)

【会感觉和爱因斯坦四目相对,双眼当中还有一定的闪烁的泪光啊,很好反映了爱因斯坦晚年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动作动态表现充分】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3:40


(三)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正面角度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静态有余而动感不足。

【严肃庄重】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4:40


(四)形成画面内外直接的交流感

镜头就仿佛是观众的眼睛,从正面来拍,会感受到和被摄对象正面相对,带来比较强烈的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

【感觉到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们镜头,很好地表现出情绪】



第11讲 正面角度 P11 - 06:15


(五)可以并列展示、同等评价多个事物

【并列展示这些小孩】



Class12 侧面角度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0:29


一、侧面角度的概念

一般是指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的侧面90度的位置。


二、侧面角度的特点

1. 能很好表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2. 有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特征;

3. 能明确交代事物的方向;

4. 能有效展现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5. 有利于展现事物之间的情节交流。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0:39


(一)能很好表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是动作姿态展现的最充分的角度。

很好的表现了刘璇在空中像鱼一样的动作姿态】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1:53


(二)能明确交代画面主体的方向感

如果从正面或背面去拍,被摄对象被压在画平面上,难以看出位置关系。

【很好地表现了炮弹发射的方向,高速快门】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4:12


(三)有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特征

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侧面角度有利于展现事物的轮廓

【侧面角度很好地表现了范冰冰的身材曲线】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5:32


(四)能有效展现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足篮排3大球的转播主机位通常是放在场地侧面,这样的设置正是因为侧面角度有利于展现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有效展现了棒球比赛中双方队员的位置关系】



第12讲 侧面角度 P12 - 06:39


(五)有利于展现事物之间的情节交流

【表现了母子亲情,在背面和侧面就看不出这个交互】

【双方的位置关系展现了事物之间的情节交流】


Class 13 斜侧面角度


第13讲 斜侧面角度 P13 - 00:34


一、斜侧面角度的概念

是介于事物的正面或者是背面和侧面之间的角度,可分为前斜侧面与背斜侧面。背斜侧面角度使用较少。

【斜侧面角度拍摄示意图】

【斜侧面+仰拍,具有一种雕塑感,显得非常有力量】


二、斜侧面角度的特点

1. 是经典的人像拍摄角度;

2. 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3. 有利于表现动势与动感;

4. 在影视摄影中适合用于拍摄对话。



第13讲 斜侧面角度 P13 - 02:07


(一)是经典的人像拍摄角度

在人像摄影和人像绘画中往往被人们称作叫3/4人面相,也就是说从镜头的位置看过来,我们看到的是背摄对象的3/4张脸,而且一般被摄对象的鼻子尖不超过脸的外部轮廓线。


被摄人物斜侧的多少啊是矫正人物面部缺陷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来讲:

斜侧的角度大一些可以让宽胖的脸显瘦;

斜侧的角度小一些可以让瘦脸显得丰满。

【具有40年代的中国上海女人的传统韵味】



第13讲 斜侧面角度 P13 - 04:34


(二)有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斜侧角度可以同时看到被摄对象的多个方向面,更能显示立体感。

![](13[00_05_25][20220917-124045].png)

【很好地体现了纵深和透视】



第13讲 斜侧面角度 P13 - 05:58


(三)有利于表现动势与动感

斜侧面角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处在不稳定状态、处在运动过程当中。

【感觉到人物内在有比较强的动势和动感】



第13讲 斜侧面角度 P13 - 08:02


(四)在影视摄影中适合用于拍摄对话

无论是电视里边访谈,还是影视剧当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经常会用到斜侧面的角度。


对话拍摄主要的几种机位形式:

1. 外反拍机位:对话双方互为前景;

2. 内反拍机位(反打):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谈话双方的主观视点,一般先拍摄外反拍,后使用内反拍;

3. 顶角机位:展现对话全景,在等腰三角形顶点。

【外反拍机位示意图】

【内反拍机位示意图】

【顶角机位示意图】

【集结号外反拍案例】

【集结号内反拍案例】

【集结号顶角机位案例】

Class14 背面角度


特点:

1. 表达含蓄,想象、联想空间大;

2. 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3. 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4. 具有营造悬念的效果。


需注意对象姿态和轮廓的表现力。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0:34



一、概念

背面角度:一般是指照相机在背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相对来讲运用较少。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1:03


(一)表达含蓄,想象、联想空间大


从事物的背后去拍,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细节**,很多东西需要去联想去想象啊以补足这个画面当中没有呈现的部分,所以会显得比较含蓄。

【背面视角抓住了阿富汗传统服饰和西方现代商品鞋的对比,年幼者和年长者服饰对比】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3:26


(二)带来强烈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在纪实摄影中的跟拍就是背面视角,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 摄影机从被摄对象的背后来拍,可以得到和被摄对象相对一致的视角。

2. 摄影机随着被摄对象呢一起去运动。

【仿佛我们也随着车载路上飞奔】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4:44


(三)借实写意的效果

借实写意:对象的具象的背影表达话外之意。

【把刷漆的工人拍成了绘画的画师,色彩的对比配合内容显得很有诗意】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6:14


(四)营造悬念的效果

一个事物的背后去看的时候,看不到他的正面,只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测。


在影视作品中,先呈现背面,再呈现给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正面,会产生戏剧化的冲突悬疑片、神鬼片的拍摄。



第14讲 背面角度 P14 - 07:07


三、拍摄要点

要特别注意这背射对象的姿态轮廓是否具有表现力:从背后去拍的时候对象的正面看不到(正面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拍人的话呢面部表情看不到,此时对主题的表现依赖于对象的姿态和轮廓。

【低头慢步,表现了沉重的心情】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艺术创作 郭艳民(全54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