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舞团毕业生特辑 | 光影中的故事


欢迎来到舞团毕业生们
【光影中的故事】系列,
一起聆听10张照片背后舞团er的独家记忆~

1. “舞团是永远的乌托邦”——黄顶顶

2020年1月舞团赴欧洲孔子学院演出,辗转了西班牙、卢森堡、斯洛伐克三个国家,虽然每天忙于演出交流,但晚上回到酒店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玩一夜狼🐺,因此被我们戏称过上了“白天演员,晚上演狼”的生活。
这张照片拍摄于在卢森堡演出后的鸡尾酒会,大家都穿上了长裙、礼服、高跟鞋,这是我们相识这么久以来第一次以如此正经的方式相见。回看这张照片我总是忍俊不禁,因为——有些人表面光鲜亮丽,其实心里已经规划着回去换上睡衣素着脸,挤在一张床上聚众狼人杀,对比实在太鲜明...
后来我们结束交流,飞机落地上海便收到国内疫情严重的消息,大家匆匆告别,再见已是六个月以后。在这个命途多舛的2020年,这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们的高光时刻,也让我相信,无论经历任何波折,舞团是永远的乌托邦。

2.“在舞团的日常是一个个熟悉又心安的瞬间”——史景云

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于2014年10月,出自小林叔叔之手。那时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天空》,为大艺展做准备。那年我大二,是我参加的第一届大艺展,也是因为这次大艺展,和舞团、和舞团姐妹之间建立起了很深的bonding。
一直很喜欢这张照片,曾经做了我好多年舞团微信群的聊天背景,熟悉又心安的日常瞬间。
当在舞团待了七年,也在北体排练了七年,回过头看这张照片,发现排练厅进门右手的柜子区域似乎总是被低年级的妹妹们的根据地,一如既往。曾经的我们每周二走进排练厅,也是自动走向那面柜子,和同届的姐妹聊天打闹。
现在这里被一扇屏风挡住了,但看到这张照片,就让我想起那扇屏风后、属于我们曾经的美好回忆❤️

3. “舞团让我领略更多独特视角”——高子清

这是70周年庆演出时台下如同演唱会一般的神奇光景。Pick这张照片的原因是我一度觉得这种体验真的蛮神奇的。有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没有加入舞团,可能就不会再站上舞台了,未来开始工作了,再见舞台可能也就是坐在观众席上了吧。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各异,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么多的独特视角,也永远珍惜,从舞台上看出去的这一秒秒光景。

4. “始终期待与各位团聚的日子”——张可依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2日,是望道起步时期,也是除本科毕业合影外我们年级人最齐的一张照片了。记得从我们自大一来到舞团就一举夺得舞团年级人数桂冠,吵吵闹闹,嘻嘻哈哈很快就散布在北体三楼各处。从拉沙小分队、110周年校庆、大艺展到毕业晚会,本科的时光眨眼就过去,如今的大家在世界各地深造、工作,又走到毕业的时间点,身边少了大家的身影。“冷宫”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希望国外的姐妹们平安,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想念大家,始终期待与各位老师团聚的日子。

5.“只要你是舞团的一员,你就会被这个集体包容”——吴丹心

20岁生日,一个意料之中的意外之喜。
因为过生日,提前跟鹿姐请了假,表示排练会晚到一些。
然而,当我走进排练厅的那一刻,还是被鹿姐叫住了,当着所有人的面,一脸严肃质问我为什么迟到,不容分说就是一顿“骂”。
那是进舞团的第二年。其实,早在进舞团前,我就开始关注舞团的微博,如数家珍般看过每一条状态,类似的“假骂”戏码是有印象的,只是那一刻,鹿姐来势汹汹的状态还是把我吓着了,内心不禁开始怀疑人生:一方面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说我的地方明明是强加之词,另一方面又分明觉得骂得好真实。强忍住的憋屈泪水最终还是在姐姐们端出生日蛋糕的那一刻喷涌而出,心中是满满的感动。
我很感激,感激鹿姐用心良苦的“演出”,舞团姐妹们的倾情配合,更感激当时为我筹备生日的姐姐们:羡云姐、晓萌姐、雪茹姐、宇璇姐。
我很喜欢那一瞬间,不仅因为在那一瞬间,我作为一名并未为舞团贡献许多的成员却依旧被热烈地关心和爱着,更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舞团某些从一而终的内核或说是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在我印象里代表着舞团的形象:鹿姐像是一个慈爱的大家长,总能够顾及每一个人的感受,在管理上信任地放权,也与我们打成一片,配合支持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年级较高的姐姐们贴心而温暖,事无巨细罩着新入团的姐妹们,包括筹划置办生日惊喜、教大家如何佩戴头饰等等,有他们在心里就很踏实,在他们的影响下,舞团的精神也能够被精准地传承下去;还有就是,只要你是舞团的一员,你就会被这个集体所包容,与跳得好坏无关,贡献大小无关,甚至与你当下是否“在役”也无关。
很感激,也很荣幸,在即将离开复旦校园的时刻,还能与舞团姐妹们一起跳最后一支舞❤️

6.“在舞团难忘的记忆,一定离不开与舞团人的记忆”——吴笑悦

说起与舞团难忘的记忆,那一定离不开与舞团人的记忆。其中最特别的,一定要属那个我陪伴了10年,也陪伴我10年的人,我们的指导老师鹿姐姐。
2014年5月25日,在微风徐徐的夏日夜晚,一个特别的party开始了。中间这位穿着白色波点赫本裙的人,就是美丽的新娘鹿姐姐,旁边单膝跪地的就是可爱的新郎张师傅。婚礼后的一个环节是新郎新娘和宾客们一起跳舞,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和鹿姐姐一起跳一支舞,也是第一次知道“啊,原来张师傅的舞蹈跳的这么好”。回想起来,那真的是充满感动和欢声笑语的美妙一天。
真的好荣幸好开心啊,能和妍妍、羡云和帅帅姐一起做了鹿姐姐婚礼的伴娘,见证了她成为人妻,迈入人生新的阶段。之后,又看着她成为了呦呦妈。盯着这张照片,和她的十年时光仿佛还历历在目,所有的回忆慢慢都浮现在了眼前,感慨十年光阴真的只是一瞬。要毕业了,很不舍,希望之后能有机会再和鹿姐姐一起跳舞,一起制造更多美好的时光。

7.“想和舞团好好地道个别”——郭瑷玲

看到考古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这张照片,但是找得好艰难哈哈。这是16年“追光”专场最后的谢幕,是我来到舞团第一次参加专场。因为想着下一学期开学就会去江湾了,我以为这个第一次也会是最后一次了,所以当时很难过来着。舞团是我来到复旦第一年就很有归属感的地方,有很久没见的少年宫姐姐,第一次见面就好好聊天的昀祎,慢慢熟悉起来的逸然奕萱奕儒,温柔美丽的其他哥哥姐姐,还有一直喜欢的舞蹈。没想到后来,我留在舞团又待了四年。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在经历离别,每次的感受也都不太一样。今年很难,我们准备的很充分了,竟然又因为疫情彼此隔离了近半年。今天是见面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了,满怀相聚的期待却也要面对之后的离别,这次想和舞团每个姐妹好好的道别,不想忘记每一个人,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8. “和舞团大家一起步入我的20岁”——王彤

虽然在舞团的所有瞬间都耀眼kkk但是我还是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一天,2019.09.18那天是舞团保研推免面试day,也是我的20岁生日,昀祎姐从面试的时候就陪着我,姐姐们和思漪晚上在凑凑和我一起庆生,奕儒姐下班也匆匆赶了过来。那一天真的是快乐满额到都要溢出来,为了面试的苦行僧减肥终于结束开始大吃大喝;祈祷着面试的好结果,可以延长在复旦和舞团的时光;有这么多爱我的和我爱的朋友陪我一起,许愿的时候除了平安健康,我已经脑袋空空,因为在那一刻真的只有满足和幸福。我带着许多的憧憬和爱步入我的二十岁,永远记得这一天,爱舞团的大家!

9. “永远记得与大家一起跳舞的感觉”——郑思漪

对于我们这届舞团人来说《望道》大概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回忆,2/3的舞团时光都与《望道》有关。在所有的演出场次中,第一次的初赛是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难忘的,有泪水有哭泣,也有阔别舞台多年后重返的雀跃与向往。希望未来每每有时都能记起这份感觉,聚光灯打在身上的感觉,与大家一起跳舞的感觉。

10.“能和大家‘正心诚意’地完成这一作品,夕死可矣”——于在洋

摄于2018年4月19日,大艺展决赛当天凌晨2时,国定路。
决赛前一天遭遇急性肠胃炎,整日上吐下泻。夜里赛前最后一次排练,刚到排练厅就把晚餐吐得精光。无奈提前离队,去长海医院化验、点滴。离开排练厅时,《望道》第一段的音乐正在轰鸣,透过玻璃门看着坚持排练的大家,眼圈已经泛红:一年多来,一团人为了这个作品付出了不可计数的努力;恐惧因为自己毁掉大家心血。这张照片烙印了那一夜我的恐惧、压力与决心。谢谢那晚陪我的明仔。
其实三年间,不只是演出的版本,就连演出的人员构成,《望道》也几未相同过。当弹幕里已经吐槽“怎么又是这个”时,我也该把那套长衫交还白宫、还给复旦大学的将来了。能和舞团、董杰老师团队的大家“正心诚意”地完成这一作品,夕死可矣。


感谢每一个在舞团挥洒汗水的你,
感谢每一个在舞团留下美好光影的你。
我们后会有期。
祝愿前路光明,
舞动不止,
舞团是永远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