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98K变成了萌妹子,你希望她长什么样呢?


看见上面这张照片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牛鬼蛇神?摔跤选手?一群变态?
其实她们是日本的偶像团队“虚拟货币少女”,8名美少女统一以面具遮面,每个人代表着一种虚拟数字货币。

而这个“虚拟货币少女”组合的Live门票和场贩只能用虚拟数字货币进行投币上车,可以说是非常硬核了。
这年头比特币都组真人女团公演了,这个有点厉害啊。
现在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是真的火,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走红,全世界各地都流行起了挖矿。网络上也是流传着一句“中国学生狂吃鸡,美国学生猛挖矿”。

虽然“虚拟货币少女”看着像一群变态假面,但这个组合的三观却超级正,她们希望通过舞蹈和歌唱来安抚日本网民炒币焦虑的内心,也希望通过娱乐方式来宣传加密数字货币知识。
除了面罩比较雷人以外,好像和正常偶像也没什么区别 。本质来说,这种把虚拟货币变成偶像女团也算是一种「娘化」吧。

喜欢二次元的朋友肯定会对这些年泛滥的「娘化」现象深有感触。
「娘化」指的是将事物赋予女性的外貌、性格、装束等的一种过程和行为,这种把比特币具现到偶像女团的做法其实也是「娘化」的一种,只不过我们通常「娘化」指的都是二次元的萌系娘化。

2013年,DMM正式运营页游《舰队Collection》,这款把历史上的战舰变成美少女的游戏可以说是这些年娘化浪潮的开端了。
后来,一大批枪娘、刀娘、战车娘、铁道娘、宝石娘……一大批娘化萌娘涌现了出来。


再后来不仅仅是物体了,连星座、法律、物理法则、思想、文字、国家等等无形的概念也都成为了娘化的对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娘化的萌娘呢?
这要先从「萌」开始讲起。

我们现在常用的「萌」在语义上来说,其实来自日文的「萌え」。「萌え」指的是人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让人放松身体使汗毛孔都舒张开的兴奋(燃)状态,这是一种对于角色的美好幻想。
动画游戏产业发展到现在,一部动画、一个游戏成不成功已经不能单纯的从“卖了多少BD盘”、“卖了多少份游戏”来衡量了。
成功的IP往往能在衍生产品上提供大量的收入。


对于那些登场女角色比较多的作品来说,其实角色才是本体,有爱的粉丝往往会为角色的周边买单,消费自己对角色的美好幻想。
对于现在的商业作品来说,剧情大多是陪衬的绿叶,角色形象的塑造才是重点。
可能你通完游戏、看完动画很快就把剧情忘了,但往往会记得其中一个角色的「萌」属性。

所以近年来一直有一种风气:“三流角色讲故事,二流角色当老婆,一流角色翻本子”。
讲好一个好故事很难,设计一个令人讨喜的萌系角色却相对来说容易的多了。

而「娘化」其实就是对萌系标签的提炼重组,这是一种让人产生兴趣的手法。
把一个形象里最核心的特征点提炼出来,投射在人物外貌、性格上,再给它套上一个由萌系属性制作的泛用外壳,形成一种独特的人设,让人更加容易接受。

一切唯心造,万物皆可萌。
所有你能想象的东西,通过现代人萌化的笔触,都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萌妹子。

当然,如果单纯只是把一件事物「娘化」的话,不过是低级的萌属性的集合罢了。
而那些出色的「娘化」作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
就拿舰娘题材的《舰队Collection》来说,游戏本身的世界观非常简单,可以说只有一个框架。

但舰娘有大量同人创作的各种故事,不管是悠闲的日常还是激烈的战斗,她们有爱有恨,会在故事中成长。
空洞的世界观被提督们(舰C玩家自称)一块块填补了起来,舰娘们的形象一下生动鲜明起来,钢铸铁浇的舰娘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而提督们呢?
刚开始可能只有喜欢舰船的硬核玩家才会玩的津津有味,而那些原本并不了解战舰历史只是冲着妹子来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学习到战舰相关的硬核知识。
即便是不感兴趣的硬核军事题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渐理解得更加深刻。

之前对战舰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这是娘化的优点吧,不管是游戏、动画、漫画……只要有心,通过这种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我们在娱乐的时候也能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娘化现在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了,宣传报、警示图……用萌妹子的形象进行说明警示已经屡见不鲜了。
最近,因为泰迪洗衣球的形状很像糖果,经常被人误食,有国外网友就画了一个洗衣球娘的形象劝告大家不要误食洗衣球。
(虽然结果就像NS的苦味卡带一样,反而让更多人想尝一尝什么味道了……)

再看看“虚拟货币少女”们。
粉丝在消费对虚拟货币的热情之后,或许真的会像虚拟货币女团的初衷一样,通过娱乐方式来学习到加密数字货币知识了呢?
这就是萌系娘化厉害的地方了吧,杀伤力实在太强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98K变成了妹子,你希望她长什么样呢?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众号:BB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