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整治饭圈见成效!多款追星应用被下架,部分平台禁未成年人消费

2021-08-19 23:49 作者:儒爷说  | 我要投稿

一段时间以来,种种「饭圈」追星乱象层出不穷,如「倒奶刷票」追星、粉丝为追星非法安装定位装置等。而最近「吴签涉嫌强奸被正式逮捕」暴露出的「饭圈」乱象,更反映出根治畸形「饭圈」文化、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饭圈是粉丝圈的简称,是一个网络用语,具体来说是指喜欢某个明星或者组合的粉丝群体。饭圈多是明星经纪公司为套牢自己明星的粉丝组织起来。

「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单词fans本身由fan+s构成,s一般表示多个,其中的fan可以直接音译为「饭」 粉丝群体叫「饭」,他们组成的圈子叫「饭圈」,既是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而对于「饭圈」而言,本该理性追星、理性判断的他们,随着粉丝群体扩大,偶像经济不断催生发展,衍生出了为偶像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 。但随着粉丝团体壮大,饭圈团体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经济体系」,买偶像周边、送应援礼物(贵重物品)、租广告位、拉票、恶意攻击等等。从一个「娱乐性组织」逐渐成为了专业化「利益圈子」,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现在已经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专业化、组织化利益圈。「饭圈」这一畸形文化的形成是资本通过塑造一种娱乐形态,并以此为外衣,构建一套隐秘又稳固的商业模式,并且随时修改完善,成为了他们日进斗金的牟利工具。

如今的饭圈几乎成为了一「贬义词」,227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完美诠释了「饭圈」这一唯粉组织的变化。控评、引战、攻击其他文化圈、网络暴力、互踩等等行为都证明了这个圈子不再单纯。所以,整治饭圈刻不容缓。

早前,官媒发声表示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网络上出现的5大类乱象。

如果此行动已见成效,据了解,今年8月份以来,多款追星应用从应用市场下架。其中「超级星饭团APP」、「魔饭生pro」、「桃叭」等多款追星应用都已从各大应用市场下架,至今未恢复。而在此之前,这些第三方应用的不规范操作,成了饭圈乱象的重要推手。

像前段时间,吴签和瀚奸的社交账号被全平台封禁,吃瓜群众纷纷表示痛快,其实利益相关的某些人是乐见「一封到底」的。

不仅如此,现在一些平台开始着重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进行了限制。提供了青少年保护模式,此模式下将对未成年人充值、经费交易等操作进行限制。而这能大大提高对「饭圈」文化的一些抵制,毕竟现在对饭圈贡献最大的还是那些未成年的粉丝团体。

据数据显示,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此外,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其实,近年来,遭遇「塌房」的劣迹艺人并不少见。但在相关事件中,网络舆论很容易变成饭圈「斗争」,在一些粉丝眼中,公众的批评是「对家粉丝」在捣鬼,必须用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来「还击」。「只有我们能保护哥哥」「哥哥是被冤枉的」,粉丝冲锋在前,证据可以被视为「P图」,代Y、吸D、滥交都成了他们眼中「小事」,粉丝对偶像失格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也将社会道德底线不断拉低。

而这些很明显都是不健康的导向,因此才会出现「清朗·整治饭圈乱象」的行动。对任何畸形的文化进行整治,除了积极引导、建言献策之外,还需要法律来「兜底」。畸形的「饭圈文化」背后,很多已经不只是纯粹的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法律问题,那对此进行积极整治,便是彰显社会责任和体现公共利益之举。


整治饭圈见成效!多款追星应用被下架,部分平台禁未成年人消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