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古战锤·瞎扯淡】聊聊中古当中的战马

2022-06-01 23:15 作者:辛抱強き狩人の槌  | 我要投稿

【我一直蛮喜欢马的】

【本文章大量使用了ca设定】

在中古战锤当中,由于种类繁杂的各种knight,lancer和horseman的存在,导致在坐骑上存在着各种更加丰富的设定,除去冷蜥、飞马等幻想物种,源于现实的最普遍的坐骑物种:马在中古战锤以及后续延伸的电子游戏(其实就是战锤全战系列)中得到了不小的设定描写。

而从设定中的溯源上,中古战锤的马起源于两个地方:包括了旧世界北方在内的旧大陆大草原以及奥苏安岛上的大草原。

自草原而来:战锤世界的普通马的源头

就像现实中的马基本被认为是源自乌克兰到中亚这么一带的大草原一样,无论是地处大陆以西的西格玛帝国还是处于极东地带的震旦,其所使用的的旧大陆马匹起源基本都可以溯源到旧大陆偏中央地带的那大片草原。这一溯源在五版巴托尼亚中进行了一整段的描述,为了彰显巴托尼亚战马血统的优越性而专门明确描述了除巴托尼亚以外的人类国家的马种起源:

帝国马是基斯里维特大草原的野生小马的后裔,他们的血脉中没有精灵骏马的血液。帝国和基斯利夫的战马虽然尚可,但缺乏巴托尼亚战马的力量和精神,尽管它们可能更适合更恶劣的气候,而相比之下巴托尼亚战马仍然需要西部郁郁葱葱的草地。同样,阿拉比种马和震旦马也是基斯里维特草原野生小马的后代,同样缺乏精灵马血统。


然而在六版巴托当中,就连巴托战马的精灵半血马身份都遭到了动摇:精灵坐骑血脉的强化变成了一种“观点”,而“古老传说”则认为同样是北方战马的血脉加强了巴托战马的素质。这一点足以证明中古战锤当中草原马的影响之深远。

而中古战锤里面对于被驯化的半野生草原马描述也符合现实中对这类马的评价:体格更小,对饥饿等恶劣情况的耐受能力更强,在后一点上,混杂了精灵马血统的巴托尼亚战马不如帝国战马,而帝国战马事实上也不如基斯利夫战马。

因此从帝国骑士和玉勇枪骑胯下的高大战马,还是交由混沌掠夺者和手枪骑兵使用的轻型战马,还是一般如帝国路监之类的职业所使用的骑乘马,他们都共享了同一个祖先,那就是源自草原,如同狭义上的蒙古马一般成色的野兽。

而这种小马如何成为高达20掌(换算过来约等于200cm肩高,我觉得要么中古战锤的单位和现实不同,要么骑士姥爷人均配备吊车和梯子)的Destriers(是的,帝国骑士的战马就是被称呼为这个名字),这里事实上是涉及到了两个在提高马匹体格的过程中比引进可能还更重要的环节:舍饲和选育。


战马育种
选育使帝国拥有充足的战马供应,能够将重甲骑士带入战场。巴托尼亚人喜欢吹嘘他们的战马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帝国的动物足以与之抗衡。帝国战马是经过战争考验的大型野兽,能够在背上全副武装的骑士的情况下全力冲锋,而不会惊慌失措。当然,这不是偶然的,这些骏马是经过人工饲养和训练的,可以在鲜血和魔法四处飞扬的战场上表演。

草原马普遍体格更小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游牧民族特有的半野生式饲养模式:全年生于旷野,无论冬夏皆以野草为食,马主本身也缺乏预备草料的意识,而是以逐水草而居的形式去追逐草料,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草原马普遍享有忍耐力强的风评,因为不强的都会在冬天这个食物匮乏的时候饿死,因此19世纪的俄国人对此有过明确描述:“只要稍微改善一下生存条件,便可以使它们长得更高大,并且拥有更美丽的形态,通过精心地选择交配个体,甚至可以产生适宜于各种用途的品种优良的马,但主要是乘用马。”

这种做法在现实历史以及现代实验中都有实际证明,这里不做更多赘述。总之,旧大陆的人类通过自己的意志和手段,在同一品种的马上制造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品种,无论是帝国的Destriers,还是供给翼骑兵使用的纯种基斯利夫战马,亦或者是为震旦骑兵部队提供理想战马的奔马群,最终都在其更加粗劣结实的祖先身上发育出了别样的成果,带着其背上的军事精英们一直奔驰到了世界末日。

严肃来讲的话,震旦的牲畜改良更多的是能让育马和驯马人员能够理解马匹的意思从而更好的培育和训练马匹,从它前置科技是龙马缰绳这种驯服巨龙马用的物品也可以看出。这里感谢群友的截图帮助

当然,这种从草原马专门人工培育而来的高等战马同样也是极其昂贵的,在帝国这是骑士的专属级座驾,在基斯利夫,只有足够大的定居点才能供应出一队翼骑兵,在震旦,也只有如卫京这样的繁华大城市才可以负担大规模的玉勇枪骑兵部队,而西部和南部的偏远城市则同样只能负担一队。因此所有国家都有各自的廉价下位替代,比如轻型战马和骑乘马,当然有些下位替代也不一定廉价:产自阿拉比的最好最烈的骑乘马价格是一般同类的十倍。

召唤马群:精灵马与其分支

精灵马本身的起源就和精灵一样是来自奥苏安岛上,作为一个非常魔法的地方,在这里长出来的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普通的野兽。从小说等地方的描述来看,哪怕是在奥苏安本岛,在不同国家上面繁殖出来的马也会有不同的天赋:艾里昂产的精灵马在行进中不会留下痕迹,可以在奥苏安的任何地方找到返回艾里昂的路,并且还能与骑手实现某种心灵感应,而萨弗瑞产的精灵马皮毛拥有残留魔法。而之所以这里的描述主要都是艾里昂,还是因为作为出处的小说就是《艾里昂之子》。总体而言,精灵马特点主要还是质量更好,更加聪明,能和骑手达成更好的默契且不需要粗暴的驯化,说简单点就是一心同体的俺の爱马。

从饲养方式来讲,比起倾向于马厩舍饲的旧世界,精灵更倾向于是以放牧的形式进行饲养,从高精到木精到暗精皆是如此,在发现冷蜥这一新欢前,暗精还会专门动用奴隶去开辟专门的放马牧场,而从CA在游戏中给的设定扩展来看,高精和暗精本身也是流行由贵族庄园来负责畜牧业和农业生产,而他们在旧世界的同行往往则是不会选择养马,而是养牛和羊:因为两者产的肉和奶更为大众乃至军队所需。

从现实参考角度来讲,精灵马这种天下地上第一马一般的设定可能是源自阿拉伯马,或者说是17到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阿拉伯马”:包含有从北非到新疆在内地界的最上佳骑乘马,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来的纯种阿拉伯马(是的,理论上纯种阿拉伯马是一个和纯血马一样只有两百年左右历史的马种,而历史上的阿拉伯马则一般以“经典阿拉伯马”来概括,比如纯血马三祖宗就都是串串)。

当然,和包含了历史讨论和争议的阿拉伯马引进相比,精灵马在战锤世界的历史就相对简洁不少,到坏坏手上就延伸出了黑暗骏马,到绿混沌手中就跑到爱索洛伦森林放牧了,而在旧世界放飞自我以后就延伸出了巴托尼亚战马。

在这其中最具故事性的便是巴托尼亚战马,作为明确的掌握在人类手上的精灵马血脉(号称也是精灵马血脉的阿拉比马我照着fandom wiki的引用溯源姑且是没找到这么说的文本),巴托尼亚战马在巴托尼亚所受到的礼遇明显要高于在奥苏安的亲戚们:享受着比全国绝大多数平民都更好的奢侈生活,皇家马厩里面的上佳战马甚至享受的比使用它的骑士本人还好,比豪宅还豪宅的住所足以让在纳加罗斯,爱索洛伦和奥苏安的大地上自由放牧的表亲们侧目,当然这种豪华生活似乎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巴托尼亚战马拥有明确的弱忍耐性,这一点应该不是精灵马血统的锅,因为精灵马本身也有黑暗骏马这种以高忍耐性著称的马,并且黑暗骏马本身是在背叛时代诞生的,那个时候暗精大本营还是那加瑞斯,因此精灵马应该不至于有弱忍耐力的问题,因此这可能就是豪华的舍饲所造成的副作用吧(这一点在历史上同样存在,被引进到欧洲养马场的阿拉伯马在后来所表现出的忍耐性都比其在中东和北非的表亲表现的更差)。

当然与巴托尼亚战马“旧世界第一战马”的名号比起来,这点副作用基本无足挂齿,超过20掌的体高,极强的负载能力,速度,乃至能持续行进数星期的耐力,这个时候巴托尼亚战马又显得是如此全能,并且巴托尼亚战马会装备上一整套的板甲马甲,要知道巴托尼亚本身的军工产业并不能大规模的生产板甲,他们的板甲主要必须依靠从矮人和帝国进口,很多工业生产技术还需要从帝国那边窃取或者复制,因此有一句话便是“巴托尼亚人以锁子甲而闻名”,这也展现出巴托尼亚人——可能不包括平民——甚至包括平民——对巴托尼亚战马的重视,由此也不奇怪巴托尼亚官方对巴托尼亚战马所下达的出口禁令了。

当然,插画里面还是画的锁子甲

不过归根到底,巴托尼亚终究是平凡的旧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巴托尼亚战马也只能保证让骑士老爷们都能骑上,而真正占据巴托尼亚民间马匹产业主流的还是可能比帝国马还要原生的森林马:阉马、老马和农用马充斥着数量更多也更加朴素的普通马厩,在那里不会有高大的巴托尼亚战马的存在,也是它们满足了老农们对于运输、生产以及跟着老爷上战场的畜力需要(然后骑马侍从的速度和高精的艾里昂掠夺者一样快,如果不是游戏性需要,那这就得是游戏性需要)。

【中古战锤·瞎扯淡】聊聊中古当中的战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