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瓦尔纳之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十三)

2019-12-03 20:12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念缺一

奥斯曼苏丹 征服者 穆罕默德二世

穆罕默德二世的出生被认为是一件不祥的事情。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闹瘟疫,而他父亲有两个儿子已经死于这场瘟疫。

所以他的童年很不愉快,父亲明显更偏爱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艾哈迈德和阿里。从小,穆罕默德从未设想过自己会成为帝国的接班人。他最大的期望只不过是在哥哥继位以后不把自己杀害。

艾哈迈德和阿里两个王子的母亲都来自地位显赫的家族,是其他突厥贝伊国的公主。而穆罕默德的母亲只是一名基督徒女奴,女奴自然不能来教育王子,穆罕默德是被保姆带大的。

七岁的穆罕默德不久来到阿马西亚地区当总督。此地上任总督就是他14岁的哥哥艾哈迈德,已经不幸去世了。之后不久,阿里王子也调到了阿马西亚地区,这是苏丹准备让阿里继位。但几年以后,阿马西亚的阿里王子也不明不白的死了。穆拉德二世十分悲痛,这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于是11岁的穆罕默德王子就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穆拉德二世把他叫回阿德里安堡接受更严格的教育。起初穆罕默德十分调皮,不爱学习,直到穆拉德二世苏丹找来一位叫古拉尼的毛拉来教他《古兰经》。苏丹还给了毛拉一根棍棒,让他在必要时可以狠狠地教训这个不听话的王子。

于是,古拉尼毛拉上任后第一时间去见了穆罕默德王子,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穆罕默德就开始热爱学习了,并且在大维齐尔哈利勒的帮助下开始学习政务。

而到了1444年,穆拉德二世苏丹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放弃了自己的王位,让穆罕默德王子继承苏丹之位,自己则回到亚洲隐居。

而年幼的穆罕默德二世苏丹登位之后的地位也不稳固,贵族和将军们对他充满了怀疑。基督教附庸国王也嘲笑他。禁卫军虽然对穆拉德二世忠心耿耿,但是也不愿意听命这个急于想证明自己的中二少年。就连穆拉德二世亲点的顾命大臣,他的老师大维齐尔哈利勒也不信任他,不愿意让年轻的苏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被自己老师否定后,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中二少年愤怒了。在他心中满脑子只有恨,恨摧毁他自尊心的一切:从小偏心,此时又抛弃自己的父亲,永远把自己当成孩子、不信任自己的老师、不忠心的禁卫军、心怀鬼胎的基督教附庸——这样的性格让他以后不相信任何人。

在他继位不久,禁卫军就发动了叛乱。这是禁卫军第一次忤逆苏丹,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他们要求增加军饷,然后处死穆罕默德二世的阉奴。在被苏丹拒绝后,躁动的兵丁烧毁了阿德里安堡的市场区。兵丁们虽然还没胆大妄为到废立苏丹,但还是在城中四处破坏。最终不得已,穆罕默德二世同意了禁卫军的要求。

瓦迪斯瓦夫三世

此时,教宗恩仁四世对奥斯曼虚弱不堪的传言深信不疑,号召十字军向奥斯曼发起东征。以匈牙利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为首的十字军撕毁和约,在1444年9月4日,向奥斯曼帝国再次宣战。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深知自己将军们还有禁卫军都不和睦,不可能以抵抗来势汹汹的十字军。于是他决定还位给自己的父亲,由他来领导军队。但是,老苏丹穆拉德二世却拒绝了。他退休之后过惯了静修的生活:“你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苏丹了,只能由你来领导这个国家”

穆罕默德二世感到气愤,他在回信中写道“如果父亲您认为您是苏丹,那就请苏丹陛下回来领导我们的军队,而如果父亲认为我是苏丹,那么我就命令您回来领导我们的军队。”在收到这封回信之后,穆拉德二世才同意回朝统领军队。

在匈牙利军队进军瓦尔纳时,由阿尔维斯·罗列丹率领的教皇国,威尼斯和热那亚联合舰队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因为十字军的下一步计划便是在到达瓦尔纳后,搭乘教皇的船只前往君士坦丁堡,一鼓作气将奥斯曼势力逐出欧洲。匈牙利军队进军迅速,忽略了沿途的奥斯曼要塞,一些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亚骑兵也加入了十字军。

穆拉德二世认为在欧洲地区的现有兵力无法抵御庞大的十字军,于是马上在亚洲地区招募了40000名亚洲士兵。这些自称西帕希的封建领主们,领导着大量圣战志愿者。大部分志愿者从军无外乎是为了趁乱抢点战利品,所以他们衣衫褴褛,却士气昂扬。

在留下部分军队镇压艾丁、米特塞等地妄图复国的突厥领主后,穆拉德二世花费大量金银收买了一些热那亚船只,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让大量部队成功渡过海峡,前往了瓦尔纳战场。

1444年11月9日,两军在瓦尔纳湖东的一片平原相遇,众多基督教国家组成的18000联军加上4000瓦拉几亚骑兵构成了十字军的主力。而安纳托利亚军团、鲁米利亚军团以及一些征召步兵则组成了4万奥斯曼军队。两只军队形成的战线长达3.5公里(事实上奥斯曼的安纳托利亚军团和征召步兵的数量因为紧急调动没有被精确的统计,诸多文献对此的记录均有所不同,考虑到奥斯曼军队在瓦尔纳战役的表现,军队的实际作战人数大概在3万到6万之间)。

在当晚由匈雅提组织的最高军事会议上,教皇使节,红衣主教朱利安·塞萨里尼坚持要迅速撤退,但十字军仍然被困在了位于瓦尔纳湖和黑海之间的弗兰嘉高地上。

塞萨里尼于是要求借助胡斯战车来构筑防御,等待舰队的救援,匈牙利的贵族,捷克指挥官和克罗地亚指挥官都支持这个计划。但20岁的年轻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拒绝了这个防御型的建议,并让匈雅提统率全军向奥斯曼军队发动雷霆一击。

瓦尔纳战役

11月10日晨,匈雅提在瓦尔纳湖周边和弗兰嘉高地上线状部署了20,000~30,000的十字军,整个阵线长达3.5公里,波兰旗军与匈牙利皇家雇佣军,还有来自匈牙利贵族的旗军一同负责中军,而瓦拉几亚骑兵则在中军左后方作为预备队。

右翼主要由主教们负责,主教瓦拉丁的扬·多米尼克和他的贴身旗军统领本翼,塞萨里尼率领一旗德意志雇佣军和一旗波斯尼亚雇佣军,埃格尔主教率领他自己的旗军,还有斯拉沃尼亚的军事总管班·塔洛茨,率领克罗地亚军队。

左翼则由匈雅提的舅哥米海尔·塞拉吉指挥,军队则包括了匈雅提的特兰西瓦尼亚,保加利亚,德意志雇佣军和一旗匈牙利贵族组成的军队。

在贵族军后方,靠近黑海和湖泊方向的则是一些胡斯战车,由捷克和罗塞尼亚雇佣军守卫,每辆战车都装载了7~10人,且配备了火炮。

而奥斯曼方面,苏丹穆拉德二世与他的禁卫军构成了战线的中部,鲁米利亚军团构成右翼,安纳托利亚军团构成左翼,它们包含有一定规模的骑兵部队;在奥斯曼军队的极左端,还有相当数量(足够在左翼给予十字军右翼压力的数量)的非正规步兵和骑兵。

瓦尔纳战役

奥斯曼轻骑兵首先冲击了班·塔洛茨领导的克罗地亚人,十字军们使用火炮反击,击退了骑兵的进攻。十字军乘胜追击,却在途中遭到了西帕希骑兵的侧翼伏击。溃散的联军士兵们一窝蜂逃跑,结果不少人就被杀死路上,仅有班·塔洛茨成功地撤回了阵地附近。

瓦尔纳战役

奥斯曼右翼也开始对塞拉吉的军队发动了侧翼冲击。匈雅提和国王一起率军攻击那些正在抢劫死人身上财物的西帕希骑兵。溃败的西帕希骑兵仓惶回撤。而参与进攻的瓦拉几亚人居然绕过禁卫军的阵地,一度闯入奥斯曼军队大营,不过他们很快就被击败并逃离战场。

奥斯曼骑兵又接着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匈雅提决定去救援,但他建议国王先按兵不动,等他回来。瓦迪斯瓦夫三世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他带着自己的500名波兰骑士直冲奥斯曼中军,想越过奥斯曼禁卫军生擒穆拉德。不知是踏入了陷阱或是马被刺中,瓦迪斯瓦夫三世中途坠马。

瓦尔纳战役

瓦迪斯瓦夫三世被奥斯曼雇佣兵科迪嘉·哈扎尔杀死并枭首。剩下的骑士士气顿时大减,被奥斯曼军队彻底击溃,瓦迪斯瓦夫三世的首级后来被呈给了苏丹。

匈雅提在撤军途中曾试图夺回国王的尸体,但是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他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尽力组织残军的撤退。国王的尸体和首级都没有找到,被俘虏的十字军则迎来了处决或是贩为奴隶的命运。

瓦尔纳战役

战后,奥斯曼人把瓦迪斯瓦夫三世的首级插在了长矛之上游街,又在另外一根长矛上插上了瓦迪斯瓦夫三世以圣经名义宣誓的和平条约(副本),以讽刺基督徒的背信弃义,怂勇他撕毁条约的红衣主教朱利安·塞萨里尼则早已经逃离战场。

瓦尔纳战役

瓦尔纳战役后,1448年又爆发了第二次科索沃战役。波兰-匈牙利王国的摄政再一次惨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对奥斯曼发动战争的资源和能力。在解除了来自十字军的威胁后,奥斯曼人攻克君士坦丁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资料:

[1] 卡罗琳·芬克尔. 奥斯曼帝国 1299—1923

[2] 斯坦福·肖. 奥斯曼帝国

[3] 帕特里克. 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4]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urkey . Kate Fleet






瓦尔纳之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