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备考公务员考试?
各位考公路上的小伙伴,大家好,很荣幸跟大家分享我的考公经验,个人认为能够一次考上公务员的人要么是运气好要么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显然我属于后者。
考公路上,体会最多的是,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上岸,如果备考方法不对,那么仅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那些考了很多次,都没上岸的人,不是题不会做,是没有时间做,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我的备考方法,首先:
一、加强练习。一定一定要多做题。我建议可以先做真题,熟悉行测的整体流程。然后再分模块训练,有针对性的强化自己的薄弱项。第3步就是要开始整套题的练习,在考前的1-2个月时,要确保每天做一套整题,这样才会培养好自己的手感,不会在最后考试的时候慌乱。
二、总结技巧。不断刷题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总结各种小技巧。比如逻辑题要学会文氏画,数量题要牢记公式,尾数法、首数法等都是要熟料掌握的,甚至言语题都是可以总结出规律的。
三、懂得取舍。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不仅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流程,还要舍得放弃。可以在平时做真题的时候,记录下每个模块所用的时间以及错题率,把正确率高的,或占分值大的模块放在前面。
建议可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2、3个顺序,因为一开始做题时头脑比较清醒,先用自己擅长的题目预热,此时再做资料题,既可以提高正确率,也可以提升速度。至于常识题可以利用刚刚发卷的这段时间简单的看看,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其次:我们要熟悉五大题型

常识判断
国考常识包罗万象,如果题目读完发现一点也不会,那恭喜你是个正常人。但这并不意味要放弃这个模块。细细研究真题其实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常识前三题,一般都是最近的时政新闻,所以考前可以多留心一些国际,党政,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闻。其次,备考的范围那么大,脑子的内存那么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样的运用排除法,逆推法等。

言语理解
其实辅导书上很多答题技巧是很难去学习的,毕竟文字类东西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时候除了你以前就积累过的、熟悉的一些词,很大程度上要凭感觉,但是感觉并非无法训练。对于这一部分,做题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练出较好的语感以及做题的速度。
就个人经历而言,一共将近40题的言语理解,我一开始需要30-35分钟,平均错10-15题。但是刷题多了之后,到笔试前一个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题大约只需要20-25分钟,且错题保持在5个左右。所以说语感真的是可以练出来的。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很多小伙伴自动放弃的一部分,其实大家自己算一笔账,在行测如果想拿到80分以上的成绩,数量是万万不可轻易放弃的(如果行测目标70左右,几乎不用考虑数量,目标70-80需要适当做上几道数量,目标80+,数量需要高准确率),而且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其实我觉得数量真的一点都不难(请不要打我,哎呦),我就是那种奇葩的做题先做数量的选手,因为我相信我心爱的数字是不会欺骗我的哈哈,建议大家不要学习。
数量的考点是十分十分固定的,套路也没有那么多,而且公考里的数学题真的算是比较忠实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没有那么多文字游戏,几个数据就能揭示出答案。如果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做数学的话我建议大家熟悉掌握几个简单的考点,不要太追求那些所谓的巧方法,因为很多巧方法都是就题而论的,当一道崭新的题出现在你的面前时那些巧法子你真的一个也套不进去。

判断推理
怪题最多的模块,没有之一。公考行测看起来像奥赛题主要是因为这个模块。
觉得复习的时候有个误区,有些总结了太多太多的小点。图形推理四十种,数字推理三十类,类比推理二十招,花了大量时间总结记忆,到考试的时候基本用不上。什么全真、逆否命题,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有些人(比如我)这辈子都不会搞懂。
大类记一记,比如图推点线角面素,素面角线点的观察顺序等等。其它凭思维感觉选,不懂就蒙。公考行测答案是不公开的,网上的都是各大机构自己做的,每年都至少有十来题答案不一样。不公开据说主要是因为很多答案是有争议的,纠结半天也未必能选中出题者心中那个答案。不如放弃,节省点时间把简单的做完。

资料分析
套路不多,无非就是换换名词,换换年份,换一些你比较容易看走眼的词,多注意就好,还有一个就是计算公式必须全部掌握,看不懂的就自己推算(有助于加深印象),熟练掌握是你速度的保证。要学会基本技巧了这个题目就是送分题,注意是资料分析,是要你去分析,不是让你去计算,计算资料分析都是错误的方法。
资料分析有很多基本统计术语,同比环比之类的,理解这个,懂得一些资料分析技巧了基本就是没问题了,就那么几个题型,错误的坑把它找出来下次注意就行。平时练习都跳完了考试才不会跳下去,让没练习的人跳下去为你铺平道路吧。不去掌握一些技巧蛮干的话,非常消耗时间而且正确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