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方反脱钩德国?德出口订单暴跌至6.2%,卸任的默克尔很不喜欢
德国对华出口订单2022年暴跌至6.2%,这下轮到该中国对德国反脱钩了。中德贸易额持续下滑,卸任之后的默克尔很不喜欢自己的成果毁于一旦,未来朔尔茨政府的对华政策会进行改变么?
在上个月,相信很多人都被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小鹏公司的合作给刷屏了,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巨头,大众集团通过注资的方式来与小鹏公司展开技术框架的合作,很显然有些超出外界的预料。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在大众宣布合作之后不久,其旗下的子公司奥迪也计划从中国采购一整套的电动平台,作为未来奥迪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独立品牌。毫无疑问,大众集团的这一系列操作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毕竟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老牌车企竟然会选择向中国造车新势力寻求技术支持,而这种情况也反映出来了两个现象:第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就连德国这种汽车工业大国都会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第二,中国正在慢慢实现技术上的崛起,完成对美西方国家的追赶,甚至是反超。

也可能是受到了大众集团寻求中国汽车企业技术支持事件的影响,西方媒体也在近期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德贸易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欧洲不少经济学家都对未来中德贸易的“萎缩”感到了担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近些年来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中国正在慢慢开始摆脱对欧洲国家的技术依赖,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国。因为中国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德国每年都会向中国出口各类型的商品,包括高档汽车、高精度数控机床以及其他工业设备,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国内的庞大进口市场对于德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而言,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德通过密切的经贸合作实现了共赢,德国成为了欧盟内部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而中国则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只是很可惜,中德良好的合作状态随着德国前任总理默克尔的卸任而开始出现变动,新上任的朔尔茨政府属于一个多党联合执政联盟,其中大部分政府高官都拥有“高度亲美”的属性,这也导致朔尔茨政府在上台之后,德国的对华政策就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朔尔茨政府在发表对华战略的时候,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了德国的一个系统性挑战,德国不会选择与中国进行“脱钩”,但也不会放弃同中国的竞争。这番话是不是非常耳熟,这不就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华战略中的那句“中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德国版么?换句话说,朔尔茨政府还是打算继续保持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但是也将会在对华关系政策上紧跟美国的步伐,该打压遏制的时候,德国肯定不会手软。说白了,就是想赚中国钱的同时,通过打压中国来讨好美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德经贸合作也开始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尽管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且2022年中德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0%,价值2979亿欧元。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正在不断扩大,已经达到843亿欧元。在2022年,中国对德国出口的商品总额达到了1911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3%。而德国对中国商品出口只有1068亿欧元,仅增长3%,直接导致中国在德国出口国的名单中位置下降至第四名,更让很多人都没有料到的是,在2023年上半年德国,只有6.2%的出口货物销往中国,这无疑是过去7年间的历史最低水平。一方面是受到了朔尔茨政府调整对华出口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德国传统的技术优势对于中国来说,吸引力正在不断降低、很多时候,中国都不需要去购买来自德国的“高端进口商品”,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汽车。

如今中国自行研发制造的汽车正在慢慢开始向中高端领域进军,不断蚕食德国传统汽车巨头BBA的市场,其他行业也同样面临相同的“困境”。与此同时,德国企业开始寻求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以及展开技术研发合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些西方媒体人士看来,无疑会加重德国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对于当前德国所面临的困境,德国前任总理默克尔也是很不喜欢,毕竟当初她辛辛苦苦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了中德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2年时间不到,就快要被朔尔茨政府给破坏殆尽了。如果说未来朔尔茨政府还是选择继续跟随美国,要将中国视为“打压对象和竞争对手”,那么德国别说寻求欧洲的独立自主了,恐怕到时候会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受美国支配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