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P7后驱版动能回收和驾驶模式的建议!

2023-03-03 00:05 作者:就是那个工  | 我要投稿

关于P7后驱版动能回收和驾驶模式的建议!

 

在燃油车上,企业会花费巨量的精力,追求内燃机的动力和变速箱的平顺。

 

如今小小的电机已经可以达到内燃机难以企及的极致响应和顺滑。

 

但对于电动车来说,动力和回收的调教,依然非常重要!

 

如何在动力输出的爆发与韧性中找到平衡,如何制造舒适线性的回收力度;

决定了不同电车之间驾驶体验的巨大区别,就像不同的电车有不同的性格。

 

作为P7后驱,两年多,七万多公里的车主,对这辆车的驾驶调教,我有话说!

“P7明明可以做到很完美,但非得故意差那么一步!”

 

分为两部分,动能回收和动力输出。

 

先说动能回收。

 

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动能回收会导致眩晕?有没有人思考过这种眩晕感到底来自哪里?

 

四个字,“大脑预期”。

 

各位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堵车停着的时候,前车如果倒车,脑子会懵一下,以为自己忘了刹车。

 

车子的动态,违反了大脑的预期,就会眩晕。

 

动能回收同理,我们从小骑自行车、玩滑板车、溜冰,对于滚动这件事,具有刻在dna里面的预期。

 

如果滚动的姿态明显受阻,眩晕就会产生,这种眩晕不仅限于电机,大家坐一下喜欢急刹的司机开的燃油车,一样晕。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眩晕呢?要么不要回收,保持滑动就行了;

要么把回收调得非常线性和跟脚,让司机可以轻松控制出一个平顺的减速过程,也能避免眩晕。

 

对于回收来说,要么没有,要么就线性跟脚!

 

前者是可以关闭滑行回收的车辆,比如智己L7和G9,后者就是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

 

是的你没有看错,很多人都说特斯拉单踏板垃圾晕车,我恰恰不这么认为。

 

垃圾晕车,是司机脚法不行,实际上特斯拉的单踏板回收调教得非常跟脚,很容易控制减速的力度。

可能一开始不熟悉喜欢一下子抬脚的人,就是会很晕。但稍加练习,就会发现只要轻轻控制抬脚的高度,就能自如控制回收,实现平稳的减速(当然你非要急减速我也没办法)。

 

那么其实其他车企生产的车辆,也有高回收或者单踏板模式,但我认为做得都不够好。

极氪001、小鹏P7、理想one、智己L7,我体验下来都倾向于选择关闭滑动回收或者低回收。

因为,其他车的高回收,做不到特斯拉这样的“线性”和“跟脚”,难以控制。

 

小鹏P7的高回收和单踏板就是,松开后有零点几秒的延迟,回收力度才来,所以这就很难控制脚法,不“跟脚”,所以司机很难控制出一个平稳的减速过程。

 

于是减速过程违反了“大脑预期”,于是产生眩晕。

 

所以我一直使用的是低回收,虽然不算完美,但总归好控制很多。

 

但最近,P7的低回收模式,明显感觉被改过了!

松开脚的一刹那,会有一瞬间的很强烈的回收力度,显得非常的顿挫。

这股力度结束之后,后面的回收力度就过小,导致车好像在往前窜。远不如原来舒服!

干嘛要改成这样呢?!

 

刚才说了,如果高回收确实做不到线性跟脚,也ok,给一个关闭滑动回收的选项就好了,松开踏板车子直接往前自然滑行,不可能晕车。

 

这时候就有人会说,你电车没回收怎么行,浪费了很多能量啊!

 

有个东西叫做CRBS,简单讲就是把动能回收,融入到踩刹车这个过程。你踩下刹车,才触发动能回收。

 

即能保证平顺的滑行,又能保证能量回收利用,还符合燃油车的驾驶习惯。

而且踩刹车才触发回收,就很好控制回收的时机,轻踩就轻回收,重踩就高回收。

于是“跟脚”也有了,“线性”也有了。

 

P7就自带CRBS,而且回收功率不小,如果能搭配关闭滑动回收的选项,绝对是完美的回收方案。

 

就差这么一步,可小鹏偏偏不给你这个选项,还把低回收给改难受了。

真是浪费这么好的材料!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给P7提供关闭滑动能量回收的选项,这样配合本来就有的CRBS,是一种完美的能量回收方案。

 

是不是还有人会质疑关闭滑动回收会更耗电?建议补一补“能量守恒”知识。

 

再说动力。

 

回收是车辆减速的过程,要求“线性”和“跟脚”,本质就是为了给司机带来良好的操控感,让司机容易把握。

 

正所谓“言出法随”、“念动即至”。想猛就猛,想温柔就温柔。

 

动力输出也是一个道理,加速踏板和动力输出之间,是需要用心调教的,轻踩就飞出去不行,踩到底还不给动力也不行。

 

这方面我体验过得电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极氪001。

 

特斯拉是那种你敢踩我就敢给的“傲娇杀手”,讲究直奔主题,不多逼逼。

动力输出也线性好控制,所以特斯拉的好开,我觉得正源于此。

 

相比于特斯拉的“直”,极氪001就婉转一些。

哪怕是运动模式,它也是一种很有韧性的输出过程。

你轻踩,我知道你不想飞,动力输出就很舒缓。但你只要往下猛给一点,那我就知道你要乱来了,好的全都给你爆发出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极氪001的踏板和输出标定,感觉非常高级。韧性可控,从头到尾给你一种“西装暴徒”般的稳健感。

 

后驱P7是怎么样的呢?

 

运动模式真的很不舒服,前段迟迟不给,扭扭捏捏之后又突然窜出来,你觉得太突然了松了下电门,又会经历一个动力突然下降回收猛然出现的顿挫过程。

 

毫无线性和可控的感觉。运动模式是我连自己都很容易开晕的存在(当然也可以说我就是敏感喜欢逼逼)。

 

经济模式和舒享模式,又过于肉了,作为一个电车,超车都费劲,这怎么允许发生?

 

最好的,就是标准模式。我提车初期亲测过,标准模式和运动模式,零百用时差不多。

标准模式在保证一定动力的同时,在“线性”上做得非常好,输出丝滑,游刃有余。当然,相比于运动模式,深踩时候的输出还是要来得弱一些。

 

所以我的建议是,运动模式和标准模式,可以合并为一个更加线性,动力输出更快的一种更完美的运动模式。前段可以参考标准模式,深踩则触发运动模式的输出响应,进一步达到“韧性”的高级感。

 

好了,最后想说说P7当下的性格。

 

大家可以试试舒享模式,因为低回收改难受了,我体验了下舒享。

舒享模式的滑动回收堪称丝滑,实际上已经是接近“关闭滑动回收”的体验了,感觉非常棒。

但遗憾的是,舒享模式的动力输出,就非要那么肉,回收完美了,动力又遗憾了。

 

你要选择动力不遗憾,就要选择标准模式,但是回收又要回到难受的低回收。

 

为什么呢?就为什么非要让用户,无法两全其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在动力和回收两方面,你都能做到很好的体验,但你为什么非得拆开呢?为什么非要让用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是谁告诉你,舒享的回收,就必须搭配孱弱的动力输出?你凭什么觉得,用户就是不会两者都要?

 

这不是典型的“我妈觉得我要穿秋裤”么?给多一个选择为什么就不行呢?

 

实际上同样的“秋裤”思路,还体现在辅助驾驶上,这个我想不用多说了。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体验和建议:

1、增加关闭滑动回收的选项;

2、运动模式调的更线性些,和标准模式有个结合;

3、舒享模式,动力输出提供选项。

 

最后希望小鹏越来越好,其实希望这样注重技术的车企能走得更远。

你不是没有技术,也不是没有能力,但就是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秋裤”思想。


其实动力调教研究的更透彻的是一位高中生@伯乐爱相马 ,这是个天才少年,虽然输出的语言晦涩了些,但他的研究,绝对值得关注!

我这次的牢骚,也请伯哥多指正。我毕竟基于的只是作为车主的体验,没有那么专业。


关于P7后驱版动能回收和驾驶模式的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