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环境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谓之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辨证、养生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体是由肝、心、脾、肺、肾五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筋、脉、肉、皮、骨五体,以及目、舌、口、鼻、耳、前后二阴等诸窍共同组成的。通过经络沟通,互相联系,将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肝、胆、筋、目构成肝系统;心、小肠、脉、舌构成心系统;脾、胃、肉、口构成脾系统;肺、大肠、皮、鼻构成肺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构成肾系统。每一个系统皆以脏为核心,故五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是由脏、腑、体、窍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生理活动过程中,每一脏、一腑、一体、一窍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同时,脏、腑、体、窍之间,即系统内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系统和系统之间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并以心为主宰,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整个生命活动。这种整体调节下的分工合作,体现了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中医学分析疾病的病理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理变化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既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更重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产生的影响。
从五脏一体观出发,
各系统内部可以互相影响
。如肾虚可以影响膀胱,出现遗尿、小便失禁;可以影响耳,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聋;影响骨,小儿可见骨软无力、变形,老人出现骨软易折。
系统和系统之间也可以互相影响
,如肝火可传入心,而见肝心火旺,急躁易怒,心烦失眠;传入肺,可见肝火犯肺,胁痛咯血;也可传入胃,形成肝火犯胃,而见脘痛泛酸,甚至呕血。
中医学在诊断疾病时,也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
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影响全身脏腑的功能和气血阴阳的盛衰,而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的盛衰,又可表现为体表官窍、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故通过观察外在表现,可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如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与五脏相通,体内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都可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即可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其他如脉诊,观面色、口唇、目鼻等颜色状态,都可诊察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和气血津液的盈亏。
中医学治疗疾病亦从整体观念出发,既注重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影响。
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可治疗口舌糜烂;肝病可影响心肺脾肾,治肝病时亦可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方法,同时调理心脾肺肾,防止其传变。
2.人与外环境的整体性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自然界和社会与人体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中医学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体现在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等方面。
降低,罹患各种疾病,甚至引起瘟疫流行。
此外,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带来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变化,对人体身心健康均有重要影响。社会地位变化常影响人的情志,进而影响脏腑气血阴阳,诱发或导致各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都是不同层次的整体,互相影响,不可分割。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于认识人的生命规律、阐释病理变化,以及养生与防治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