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言葉正音拉丁化计划(序)
大家好,这里是Francis。
说起自己的母语汉语,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
汉语是由不同的汉字反复组合而构成的,而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音节又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反反复复组合所产生的。
学过域外方音的朋友们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日语、韩语以及越南语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然而这些汉语词汇和现在的中華共通音(河北滦县方言)有很大的出入,然而与南方方言的出入并不大呢?我将会为大家讲解。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因为日语的语音更接近于隋唐时候的音系,而现在保留隋唐时期音系的方言是闽南语。
比如有些词汇的日语(汉音)发音就更像闽南语:
词 假名 罗马音 闽南语(自制改良版拼音)
忍者 ニンジャ ni nn ja nin tsya
新聞 シンブン si nn bu nn syin mun
世界 セカイ se ka i se kai
校長 コウチョウ ko u cho u kau tiang
日本 ニッポン nip pon rit pun (r为l)
和粤语的相似之处 (已经发生变化,和唐朝时传入的汉音不太一样了)
世界 セカイ se kai sei koi
季節 キセツ ki se tsu kuai tsit
可以看到,不同的方言或语言通过自身的演变已经相差很多了。
为此,我将以十几年前优酷上polyhedron的中古汉语语音教程为蓝本,结合各个方言还保留的古语的特征,推出拉丁化计划,进一步保留那些仅存或正在渐渐消亡的中華域内方言。
可能有人会问,1400年前的唐朝没有事物以录音,你怎么知道那些字的古音呢?
原因是这样的,在隋朝时,陆法言主编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韵书《切韵》,虽然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是它的补充版《大宋重修广韵》还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切韵》音系的部分特征现在虽已消失于北方方言和各地官话之中。但是在南方某些方言和域外方音里都有所保留,并且有些字的读音可能1400年以来都没有任何变化。
由于汉字不像其他语言的文字一样是表音文字,且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间渐渐脱离,所以现代人是不能像欧洲人那样,可以去读已经消亡的拉丁语的,即便知道那些字的古代读音,亦不能确切的知道这个汉字在当时所表达的意思。
现在的人碰见一个字,可以快速用拼音来记录。
比如“东”这个字:声母为d,韵母为ong,声调为1声。
古代有韵书,到了《广韵》里面,对于读音是这样解释的。
東、声母为端母、一等韵、开口呼、韵为東、调为平调、德红切、摄为通。
可以说是非常的难了。
历朝历代的韵书都是这样的,像《集韵》、《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以及成书于清朝的第一本粤语韵书《分韻撮要》都是这样表达读音的。
有时很佩服先祖们的智慧,能在没有韵书的情况下,让方言以口语的形式代代相传,正是老祖宗们有这样的智慧,各地的方言才不会消亡,希望我们这些现代人能够继承他们,让方言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失去,任何语言都无法撼动和替代传承于古代的方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