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海报能称为艺术吗?

2019-04-07 20:58 作者:后浪电影PostWaveFilm  | 我要投稿

20世纪90年代,电影营销和单幅海报(one-sheet,是一种用于广告宣传的特殊尺寸的电影海报)的作用发生了改变。潮流逐渐从曾经的插画式的单幅海报,转到了实景剧照海报上,到现在,人们已几乎不再用插画绘制海报。

约翰·阿尔文(John Alvin,1948—2008),是一位美国电影海报画家。他热爱绘画,能用一幅简单的图捕捉到整部电影的感情,为观众“创造一种对非凡体验的承诺”。带有迷雾般神秘光感的笔触是他专属的美学风格,被业界赋予“阿尔文空气感(Alvineseque)”之名。


一直以来,他都坚持手绘作画,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那些海报都是他亲手绘制出来的。而且,他的画大多都是匿名创作,不被允许在画上签名,或者被电影公司抹去了姓名(但他会巧妙地把名字藏在画中)。是时候把约翰·阿尔文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联系起来了,应该要让更多人知道,平时挂在房间中的海报是由这样一个人创作的,这些图像也将会和电影一起成为电影史的一部分。


《银翼杀手》(1982年6月和2007年10月) 

《银翼杀手》海报的最初构思并非集中在哈里森·福特扮演的里克·德卡德身上,而是试图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都市。但当《银翼杀手》即将发行时——紧跟在《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和《夺宝奇兵》之后——哈里森·福特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大明星,于是将其置于海报中央的显著位置就势在必行了。问题是,公众会愿意看到哈里森·福特像海报中那样忧心忡忡并且大汗淋漓,而不是魅力四射的男主演形象吗?

约翰认为,都市是个重要的角色,应该在海报中重点表现出来,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支持。他想绘出香烟或迷雾缭绕的神秘感觉。约翰创造诡异神秘的场景气氛的能力,是海报成功的关键。他在画面左上方营造出光透过百叶窗的效果,在画面底部画出霓虹闪烁的城市。

周年纪念版海报,后来还做成了限量版。约翰认为罗伊是个重要角色,希望他在海报中更突出。

约翰的《银翼杀手》海报相当有标志性,这也是约翰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E.T.外星人》(1982年6月)

约翰总说,《E.T.外星人》是避不开的重要作品。他从电影制作之初就参与了工作,当时电影片名为《男孩的生活》,他开始画的是光穿越云层、男孩看到光亮并朝它奔去,接着是飞船穿过云层的画。

两手伸出互相碰触的这一核心图像构思——模仿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造亚当》——来自制片厂。这一构思来自环球影业广告部的头儿大卫·魏茨纳。这是一部极为机密的电影,约翰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图片可以参考,但约翰需要参考外星人的手长什么样,最终他被获准进入摄影棚,给电影中用到的手部道具拍了照片。但他不准见任何剧中的角色。当他到了那里,看到给他展示的东西,那简直太可笑了——一个根本没成型的乳胶模型,活像一条软塌塌的橡皮蛇。后来,约翰给自己女儿的手拍了照,最后营造出了海报的氛围。

用于决定最终构图的草稿

约翰的这张海报用丙烯画在画板上,既用了笔刷,也用了喷枪,其中多数喷枪绘制没用遮纸或蒙片。他用卡纸板裁剪下E和T两个字母,这样可以在字母和画面之间形成少许的距离。这样当喷枪喷过时,字母边缘会显得更柔和,又能保持字形的准确。

《E.T.外星人》曾在许多年中都保持着最卖座电影的地位,这一经典图像到处可见。试想,如果约翰把图像设计权拿下,将会多么富有,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当时只是很高兴地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创作稿费。


《太阳帝国》(1987年12月)

《太阳帝国》表现的是二战期间,一个英国男孩在日本占领下的上海公共租界所卷入了一系列事件。他曾在俘虏收容所待过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迷恋上了从天空飞过的战斗机,哪怕它们代表的是无处可藏的危险。作为一个艺术家,约翰要表现男孩所经历的喜悦,因为天真,孩子完全不明白战争的真正代价。他画了许多草图研究如何表现孩子和战机的形象。

最终的版本极具震撼力:灰色的天空和渐渐升起的太阳下,是遍布铁丝网的旷野,旷野中跑着高兴地举着玩具飞机的男孩的剪影。男孩顶有一架燃烧坠毁的飞机,尾部冒出的黑烟划过整个天空和太阳。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使观者能用心思考图像背后的意义。

2008年,《娱乐周刊》将其评为过去25年来最佳的25款海报之一。



《教父3》(1990年)

应一家独立设计公司之邀,约翰为《教父3》设计了几组海报概念图。它们都是一些粗略的铅笔或墨水笔草稿,集中描绘了唐·麦克·柯里昂的宗教信仰,这也是电影中一个极大的反差。之后约翰为阿尔·帕西诺画了两幅肖像画:一幅铅笔稿,一幅彩色稿。画上都是他从阴影中走出来的样子。色调带有冰冷阴郁的质感。提交这些创意后,约翰没听到回信,工作到此为止。


《侏罗纪公园》(1993年)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约翰有着辉煌的创作业绩。《E.T.外星人》、《紫色》、《太阳帝国》、《直到永远》都用上了他的作品。所以《侏罗纪公园》自然也选择了他。

影片的关键元素有DNA、恐龙骨以及恐龙骨头化石等。约翰先从研究片名标识设计入手。之后,用这些相同的元素和哥斯达黎加热带丛林作为背景,把概念草图逐渐完善成海报。这些初期的草图没有涉及电影中的场景,之后的彩色样稿才跟电影有点关系。不过,恐龙基本都被画成隐藏在迷雾中,或者只是个剪影。环球影业最终挑选了其中一个图像,并请约翰绘制成了一幅画。


《狮子王》(1994年6月)

《狮子王》海报宣传的概念经过大范围搜索,从展现幼年辛巴作为王位继承者的仪式,到表现辛巴和穆法沙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各种互动。最初有两个方案,一种针对成年观众,一种针对孩子,但最后都被否了。因为《狮子王》的成人主题,是基于《圣经》中的约瑟夫和摩西的故事,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问题是,约翰的画太有表现力,迪士尼公司认为只选择其中一幅画作为电影的主要海报。画中主要形象是象征着穆法沙精神的巨大头像出现在云端,俯视着辛巴。辛巴站在悬崖上,俯瞰着他将要统治的这片土地。约翰用构图上的大小对比,以及描绘气氛光线的技巧,在观众与图像之间建立起了情感联系。

“《狮子王》能创造票房纪录是有原因的。”迪士尼广告创意部执行副主席约翰·萨贝尔说。

(本文摘自《捕梦艺术》,购买可点击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x91uyyznug02)


电影海报能称为艺术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