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如何读懂与运用社会理论

2022-09-03 23:50 作者:林夕尘dream  | 我要投稿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鄭作彧:如何讀懂與運用社會理論

 

1. 問題一:您怎麼樣理解理論?社會理論的內涵是什麼?社會理論的邊界是什麼?

(1)區分“社會學理論”和“社會理論”

A.社會學理論:是服務於社會學這門學科的理論,專門用社會學的角度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所需要的理論

B.社會理論:比社會學理論更寬泛,社會事務比較多樣,例如文學、藝術、理工科、自然科等社會性質的主題,並不屬於社會學主題的範疇。而對這些事務的討論,因為其處理的是社會事務,這類討論往往跨越社科邊界,並不僅限於社會學的旨趣和觀察角度。而這類討論研究往往有會為社會學提供貢獻。

C.舉例:例如帕森士的“結構功能論”,例如社會學的“越軌行為”的研究,例如福柯的《規訓與懲罰》,從歷史的角度來提出有哲學性但又不是很正統哲學的理論,這套理論並非僅服務於社會學,但卻又對社會學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這類理論可以被歸納入社會理論。

D.總結:社會學理論比較專注於社會學這一學科,而社會理論則相對寬泛。

(2)什麼是理論?

理論是比較抽象的討論模式(玄),它可以把一些現實事物,以抽象的概念,進行通盤的掌握,這些概念通常會指涉到具體的現象,但因為它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其可以指涉到很多的具體現象。有一些概念是成套的,整套的概念有系統化的組織後,便可稱為理論。

(3)什麼是社會理論?

所謂的社會理論即用比較抽象的概念,來捕捉並且討論和分析具體的現實事物,並且由於他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所以其有比較高的“普遍有效性”。通常是透過概念的方式來分析社會現象。

(4)*社會理論不是同質的

社會理論有很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類型。

A. 經驗理論/經驗研究

B. 社會事物理論/概念性理論:專門探討一些概念,從抽象的層面截取概念,用概念指稱社會的現象。建立一些概念來捕捉、命名那些我們無法言述的現象。例如,韋伯提出的“社會行動”;

C. 社會診斷理論:並非單純提出一兩個概念,而是用一套概念對整個社會進行整體且具有突出性質的把握。讓我們意識到某些問題值得討論,由此觸發一整套的研究視野與研究主題。可以讓某個現象在社會中凸顯出重要性與可研究性。

D. 規範理論/批判理論:該怎麼做,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提供價值判斷的一套理論,通過與各種不同的思想進行判斷進行論證。規範理論並非與當下的現實直接對應的,而是討論過去的社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是非判斷,而我們應該如何向著未來前進(例如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

E. 元理論/後設理論:探討理論的理論,例如方法論,哲學性相當高,屬於社會哲學,幾乎不對應社會現實。

(5)總結:經驗理論是從經驗研究得到的結果,社會概念理論是幫助我們經驗研究的,社會診斷理論讓我們擴展視野讓我們知道哪一些主題值得探討,規範理論是更為抽象的,但對於價值和解決方案有更多討論的人較為適合這一套理論,因此連經驗研究更遠;而元理論並不服務於經驗研究,但服務於所有的理論。

 

2. 問題二:社會學相關的專著與論文介紹,如何建構社會學的學習路徑

(1)關於“前沿”的迷思:社會學學科的理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發展的,對於經典和古典的思想有更扎實的把握,才能對當代的前沿理論由更深刻的理解。

(2)古典理論/經典理論一旦教科書化、考題化,就會變得很恐怖,讀不懂。

(3)教科書式的理論與前沿的理論該如何掌握(前沿的理論學校不會教)

A. 教科書式的學習:困擾來源於教科書化,將理論脫離開理論創建的脈絡,而將其抽象為文本的重點(考點),而重點/考點無助於我們做研究,因為其脫離了脈絡。沒有一個理論家提出理論不是為了應對現實社會的問題,沒有一個理論不是鑲嵌在既定的社會背景中,沒有一個理論不是出自社會學家的個人經歷與體驗。例如1900年,德國的經濟學是當時的顯學(與英美式經濟學不太一樣,更類似於民生學),關於國家、社會該如何建設的討論。而當時馬克斯韋伯提出客觀性反對當時大佬的泛泛而談,因而進一步提出“社會行動”的概念,並認為“社會行動”是可以進行客觀研究的——由此可見,社會理論離不開特定的情境脈絡。

B. 前沿理論的學習與把握:英美國家的成也莫頓敗也莫頓。系統性的理論往往以專著的方式來實現。從重大期刊的書評和專刊

 

3. 問題三:如何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

(1)不是所有的學術研究都需要理論,理論並不是研究的必備,不需要理論時沒必要硬扯理論。

(2)理論和研究/現實不存在結合的說法,因為兩者本身就是一體兩面的、是一脈相承的,從理論出發看待世界,將世界仿佛不怎麼樣的東西成為我們的研究課題。

(3)我們從來不缺身邊的體驗,缺的是將身邊的體驗提煉為對應的論文。這涉及到研究問題的提出,也涉及到理論層面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概念在社會學當中是重要可研究的,因為其在當下的知識地圖中處於痛點的地位。社會學理論鋪成出一套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思維模式,我們會發現一些社會現象存在理論無法討論的的情況。很多的研究問題是因為有理論賦予的正當性和切入點,這個社會現象才能成為值得討論的研究問題。理論幫助我們知曉某個社會現象在知識地圖中所對應的具體位置,從而發展出對應的研究問題。從理論出發,把現象變為問題。

(4)人類的舉手投足,都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得知的。

(5)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

 

4. 問題四:在學習運用某一種理論時,當我發現對某一板塊的知識不足的時候就會惡補,但旋即發現對另一板塊的知識也存在不足,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想請問老師如何梳理自己理論的學習。

(1)理論不存在“學懂”或“學完”的時候,因為理論是一整個世界,每一種理論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且永遠是環環相扣的。

(2)讀書的意義在於大概的掌握這本書講了些什麼,先知道這本書大概在講什麼,其次閱讀要有“停損點”

(3)停損點:不要永遠地向前追索

(4)學習不應該是一種焦慮,感到學不完,而應該是欣喜的態度(胡適之:進一吋有一吋的歡喜)

 

5. 問題五:如何具體的準確的發揮聯想用理論看世界

(1)從理論出發思考研究問題。

(2)選合適的理論,選好用的理論(互動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

 

6. 問題六:宏觀理論與微觀研究該如何調和

(1)不是所有的理論都貼近與社會現實,因此註定有些理論無法調和。

(2)理論沒有宏觀微觀之分,只有大型小型之分,大型理論可以適用於各個現象(例如互動論),小型理論或分支理論往往聚焦於某些專題。

(3)寫理論的訣竅:放大與收窄(策略性地收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如何读懂与运用社会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