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咕周报 2023.5.13 第九期


一页漫画 撰稿:枸杞


书籍摘抄 撰稿:Arendt
本期摘抄来自安妮·卡森的《阿尔贝蒂娜练习》,为摘抄者自行翻译的内容。
译者注:安妮·卡森实在太难,翻着翻着就成了我流译法,有条件还是读原文吧……
3.普鲁斯特的小说里有807页出现或提及了阿尔贝蒂娜。
5.有些批评家(包括安德烈·纪德)认为,阿尔贝蒂娜是普鲁斯特的车夫阿尔弗雷德·阿戈斯提奈利的一个隐蔽的变体。称之为变换论。
13.她的否认蛊惑着他。
16.阿尔贝蒂娜说她不知道。
17.自阿尔贝蒂娜被马塞尔囚禁在他家里,他的感觉就变了。最先吸住他的是她的自由,然后是风在她衣服里涌动的样子。这种吸引力现在已经被某种 ennui (厌倦)取代。他说着,她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奴隶”。
18.引入马塞尔的欲望论之后,这就可以想见了:视对他人的占有同于她精神的他者的剪除,而同时将他者设定为使他人成为欲望客体的装置。
25.他说,她睡着后就成了一株植物。
30.阿尔贝蒂娜笑起来就有了颜色、天竺葵的气息。
32.阿尔贝蒂娜轻佻的蓝眼睛。她的头发就像褶起的黑色紫罗兰。
37.一开始,阿尔贝蒂娜没什么个性可言。马塞尔实在没法从她的女友们中间认出她,也没法记住她们的名字、决定去追求谁。在他的头脑里,她们是一根飘带,推着各自的自行车穿过沙滩,蓝色海浪在她们身后破碎。
44.很难说谁在欺骗谁。(见前,哈姆雷特)
46.卷5,642页,阿尔贝蒂娜坠马而亡、并没有将马塞尔从嫉妒中解放出来,这个事件只移除了他必须遗忘的、无法计数的阿尔贝蒂娜之一。嫉妒的情人,只有触碰过爱人曾占据的、时空内所有的点,他才能得到安宁。
48.还是回到变换论吧。
49.1914年5月30日,法国报纸报道称,飞行学员阿尔弗雷德·阿戈斯提奈利从飞机上坠入安缇比斯附近的地中海域,溺水而亡。你想起来,阿戈斯提奈利就是先前的那个车夫,普鲁斯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他承认他不仅爱他,还崇拜他。普鲁斯特曾给阿尔弗雷德买了一架飞机,花了两万七千法郎,也就是七万五千刀,又在机身上镌刻了马拉美的诗节。他还为阿尔弗雷德支付了飞行课程的学费,把他以马塞尔·斯万的名义录进了一所飞行学院的学籍。这所学院在摩纳哥。普鲁斯特还派了另一个宠爱的男仆去那里监视他,男仆名叫阿尔贝。
50.试比较阿尔贝蒂娜和阿尔弗雷德猝然的死亡,一个是虚构的、起于失控的马,另一个则始于失控的飞机、在真实的生活中。悲惨的是,这两个不幸的被爱者都只是在荒凉的蓝色空间那儿对各自的爱人说话而已。阿戈斯提奈利在最后的飞行开始前写了一封长信,普鲁斯特在空难的第二天收到了它,立时痛彻心扉。这个死亡场景对位到小说里,成了文本中最诡异的事件之一。
51.阿尔贝蒂娜坠马而亡的消息传出后又过了几周,马塞尔接到了一则电报:
你以为我死了,可我还活着
想快点见到你!
你挚爱的
阿尔贝蒂娜。
那几天,马塞尔忍受着伴随它而来的苦痛,思索着能否和她恢复从前的关系。但他后来发现,报务员弄错了电报末尾的签名。那压根就不是阿尔贝蒂娜发来的,而是来自另一位久未联系的女友,她名字(吉尔贝特)中间的字母和阿尔贝蒂娜的一模一样。
52.“人们只爱他们尚未完全占有的事物。”马塞尔如是说。
53.在第五卷,阿尔贝蒂娜要想避开被完全占有的命运,只有四条路可走:睡眠、欺骗、成为女同性恋,或者死亡。
55.在临终的床榻上,普鲁斯特仍对着《女囚》的打印稿修改着。在1922年11月。他在润色阿尔贝蒂娜这个角色,把阿尔弗雷德·阿戈斯提奈利最后那封信里的某些词句放进她的话语里。
56.是否该把作品视作作家人生的一个侧影,总是难以抉择。
57.就算知道变换论是这样一个粗糙、锋利、哀伤的阐释装置,普鲁斯特还是无法拒绝它的引诱。阿尔弗雷德和阿尔贝蒂娜之间擦燃的最后一束火花,就在这儿了,就像它本来那样。我们想起普鲁斯特题在阿尔弗雷德那架飞机机身上的诗节,与马塞尔许诺要铭刻在阿尔贝蒂娜游艇船首上的是同一个。他说那是她最爱的诗作。那是马拉美的四行韵文,是一只天鹅发现自己冻结在冬日的冰湖里。天鹅当然是迁徙之鸟。由于某种原因,它没能在迁徙的季节和它的同伴一同飞离。一道多么怪异而孤独的阴影,缠绕在这两则虚实纠结的、爱的往事上;一次如此绝望的比拟,关于献给爱人最后的、凛冽的、着魔般的偏执。就像哈姆雷特对奥菲莉娅说出的那精准而残酷的话语:“你本就从未相信过我。”
59.“实际上,一切都至少有两面。”
《女囚》,p.362

制作速报 撰稿:克勒卡尔
本周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的内容均已完成三分之二,但是部分文案仍有拖稿现象。我们将根除这种现象。同时,我们的一期全部周边已经制作完成,将于第一章正式版、第二章测试版发布同期发售。

背景介绍 撰稿:克勒卡尔
本周内容为封领制度介绍。
本文意义上的封领为亚利格尔时期形成,后期逐步完善的独特政体。
封领之所以名为封领,是因为亚利格尔将其治下领土分为了三百余份,分封给了其忠臣。一切的分封都由亚利格尔完成,一切的领主都是亚利格尔的封臣,无论亚利格尔是否还在世。
封领之间的边界在亚利格尔时代就已经勘探并划分完成,故河谷地、峡湾地和白岩山脉地区几乎没有以领土争端为由的战争。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领主之间的商贸矛盾及领主同盟之间的矛盾等(读过第三期的读者可能记得,在这个区域内宗教矛盾也不显著)。
《灰舟》中的战争原因亦是格洛依登领主对南北向贸易增税而对东西向贸易减税,而后者又由格洛依登领主和其同盟提斯特比领主之间的外交事件引起。这次事件间接激发了蓄积已久的南北文化矛盾及卢科西亚、提斯特比、托尔蒙领主的地位关系矛盾,区域内又恰巧有多场小战役同时进行,宏观上看就造成了这段时间内的大动荡。埃尔卡庸是传统的军事大领,作为提斯特比同盟的一部分加入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