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2023书单|《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2023-06-13 23:08 作者:图斯卡罗腊  | 我要投稿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日]谷川道雄

        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读谷川道雄的这本著作时再次得到体现。

        上课听完京都学派和历史学研究会派的论争,会有这样一种印象:一是他们所持有的观点都不那么正确,二是他们的研究目的性都太强。然而读《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时却不容易感受到这些,如果只是一路读下来,甚至会感到作者句句在理而把书中的观点当作客观事实消化吸收。

        在“找茬”之前,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序说中作者对研究思路的自述。“通过时间的追溯探索研究对象的根源”,这是谷川为解决唐史中的问题而研究“五胡北朝政治史”的理论依据。他认为,隋唐时代的世界性帝国特征在更早的时代应该具有更加原始的形态,进行追溯有助于认识隋唐。我对这一点基本没有异议,一句“历史是连续的”就能说明白这样的思路从何而来;而要论证“历史为什么连续,历史为什么连续但是不均质”这对于总在阅读史料的历史学家来说就有点太形而上了,在马克思之前或许只能当作一种类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是不言而喻地正确的,而在我看来大概可以用马克思“量变产生质变”的理论类比。

        谷川在文中提到了东京学派的西岛定生和他的一些主张,也对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多有提及,于是我想到两派对于中国历史分期的论证看来是确有其事,并不是像拜占庭帝国那样是被后人“发现”的。这样之后再看谷川提到他人的观点时,就能读出一种微妙:好像他在尽力绷着叙述得客观,遇到自己赞同的观点时一笔带过,只说“难以否定”,而遇到自己其实不赞同的观点时又故意不明说,而是一再地指出某说在某某某某方面其实讲得很有道理。

        就目前而言,我读过的材料有限,对谷川著作的“批判”也只是经由上课讲过的路线寻找证据罢了,不是很有意义,反而是他的研究思路会更有用一些。不过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隐忧:既然我不认为谷川的结论正确,那么他的思路是不是在哪里也出现了问题呢?这些看似克制客观的文字是不是反映了真实的研究历程,还是只是先验的判断和论据结合起来落到纸上之后的伪装呢?因此读得小心翼翼。

        谷川观点中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对于六朝时期贵族“自立性”的理解,至少读完他的著作我还是没有被说服的,与我们自己的叙述相比,还是觉得京都学派的观点有点莫名其妙。而除此之外,书中还是有不少精到之处的,比如“不能就此认为在隋唐帝国的下部结构存在着一个什么完备的共同体社会”,这与我的经验直觉十分契合,出现的位置也恰到好处,让人很舒服。还有如“部族联盟国家”,这点也十分启发我,让我对胡人的汉化有了新的理解。在我看来,胡人的汉化原来并不是胡人被同化成了汉人,但也不能说胡人和汉人融合之后的国家既不是胡人的也不是汉人的,似乎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总能承接新的元素但却保留以往的历史积累。我不敢说书籍文化就足以承载这些,但是我现在不再觉得胡人的汉化就是胡人被简单地同化为汉人了。


我的2023书单|《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