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当时山东唯一的红军武装,胶东革命的火种!

2021-08-03 08:18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1935年“一一·四”暴动失败,活下来的队员在于得水的领导下,转移到昆嵛山中,成立了30多人的红军游击队,以昆嵛山为根据地,同敌人展开游击战。

  昆嵛山位于文登、牟平、乳山三县交界处,山高谷深,层峦叠嶂,老蜂窝为于得水和红军游击队提供了天然的隐蔽所。

  村民张元信家做面粉生意,得知红军有困难,张元信和兄弟张元刚便无偿地为居住在老蜂窝的红军战士送干粮,一送就是3个月。

编辑

脚蹬洞边藤蔓,攀上洞外斜石板,再向北爬,双手抓住岩角,才屈身钻进岩洞。洞口仅容一人通过,洞内向左右延伸,能容下十几人。

  游击队员们隐藏在此,渴了就喝山泉,饿了就吃当地百姓送来的烙饼、地瓜干。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于1936年4月在“老蜂窝”举办了训练班。在训练班,红军游击队员们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俄罗斯革命的经验》和《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等材料,并结合“一一·四”暴动和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情况进行讨论。

编辑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游击队员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天明时吃早饭进洞,黄昏后才出洞回王开仁的山庵里吃晚饭。进洞后就不能随便出去,连大、小便都要等侦查员确定安全后,才能到东边的石硼缝去。尽管如此,队员们的情绪还是很乐观,学习间隙还会不时地小声哼唱《中华民族危亡在眼前》和《大雪飘飘在天空》等歌曲。

  当训练班举办第二期时,被国民党发现,敌人开始剿山。但连续搜山却连游击队员的影子都没看见,当疲惫的敌人走出深山幽谷,游击队便辗转山里山外,四处袭扰敌人。晚上,游击队员化装出击,到敌人驻地袭击;白天则造成大队人马挺进昆嵛山的假象,吸引敌人前来剿山。游击队员们白天在山上“放石炮”,犹如万炮轰鸣;晚上则在山林点火,火焰冲天,搞得敌人日夜不得安宁。于是一个说法到处流传:昆嵛山中遍地是共产党!

编辑

  1936年6月,于得水率领部分战士夜袭昆嵛山东界石村“联庄会”,缴获长短枪20余枝,子弹2000余发;1937年春,于得水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消灭敌垒子盐务局盐警部队,缴获长短枪20余支……游击队就这样在昆嵛山一带坚持斗争,历经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后,1937年12月24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参加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并以这支队伍为主体组建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

  其时,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陕甘游击队齐名,成为山东唯一的红军武装、中国北方仅有的两支红军武装之一,作为胶东革命的火种保证了胶东革命的延续和发展。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当时山东唯一的红军武装,胶东革命的火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