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厉害的两位名将,可惜崇祯不会用人,最悲情的帝王!

编辑
要知道,崇祯登基之后,虽然自己励精图治,但是大明的国运却是江河日下。任崇祯帝再勤政,内阁首辅换的再勤,整个朝堂也没有显示出起色,大明就像失去刹车的大货车一样,一路朝着深渊滑去。

编辑
崇祯
崇祯在位没多久,明军面对关外的建奴屡战屡败,面对关内的农民军也是难求一胜。崇祯二年,实力壮大的皇太极更是带着自己的骑兵,一路连战连胜击败所有守军,深入到了明朝的核心,包围了明朝的首都。而面对这样险恶的局面,崇祯手上竟然无兵可用,无大将可以信任。后来,崇祯下诏命天下总兵勤王,卢象升以大名知府的身份募兵一万,建立起天雄军,主动出兵勤王。

编辑
天雄军
后来,卢象升更是显示出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文治才华,在对外的战争中几次击败皇太极的女真军队,战绩煊赫九边,崇祯帝曾经下旨九边要向卢象升学习。对内,大明的军队,包括洪承畴、祖大寿的人面对农民军都是束手无策,只有卢象升面对高、李连续取胜,几次击败农民军,镇压了明朝国内的烽火,为明朝延续国运。卢象升召集兄弟亲近之人建立天雄军的建军之法,被后来的曾国藩学去,曾国藩以此为练兵之法建立了湘军,并且击败了当时的农民军,平定了太平天国。

编辑
曾国藩
而另一位将星,就是孙传庭,和卢象升不同,卢象升虽然几次击败农民军,但没能彻底消灭高、李。但是孙传庭的策略,是有希望彻底消灭农民军,彻底平定明朝内部的动乱的。而如果,孙传庭彻底平定明朝内部的动乱,而后调转兵锋,明朝未必不能抵得住皇太极的攻势。内部动乱平定,崇祯帝经略十年,明朝或许能够恢复元气。

编辑
孙传庭
可惜,大明朝到底是气数尽了,有这样的名将在手都无法任用。孙传庭的河防之法,被后世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借用了去,以此平定了清朝的另一支起义军——捻军。历史证明了,孙传庭的河防之策,确实可以用来平定义军,而且是有效的。若是,明朝的军队能够配合孙传庭,那么明朝就真的还有一丝希望。

编辑
李自成
可惜,这个时候明朝的皇帝,是一位擅长表面功夫,擅长敲边鼓,没有真正的大气魄,胸无成竹的君主。面对国内纷乱如麻的局面,崇祯帝根本没有才略手段来抽丝剥茧,根本没有气魄平定天下,对自己人换的比他换衣服还快,如卢象升和孙传庭这样的将星都无法真正得到任用。

编辑
崇祯之死
卢象升生涯最后一战,发生在巨鹿,战况很惨烈,结果很嘲讽。本来战场上有数部明军,卢象升担当大任亲自坐镇中军,令人两部总兵守护两翼,大军后方五十里还有明军主力高起潜部。可当卢象升被清军主力包围,象升自领亲兵居中,并派人向五十里外的高起潜求救时,高竟然一兵一卒都不派,结果清军一发动进攻两翼总兵全都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卢象升率亲兵力战而亡,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更令人心寒的是,卢象升死后,不但没有封赏,杨嗣昌还几次派人到战场上确定卢象升的死活,在得到卢象升确实身死的消息之后才开心起来。而这仅仅是因为,杨嗣昌是主和派,卢象升是主战派罢了。

编辑
而曾经将闯王打的全军覆没的孙传庭就更惨了,面对外面险恶的局势,被放出天牢的孙传庭临危挂帅,仓促出战,面对气数已定的大顺朝,力战之后战死沙场。这样的有功之臣,崇祯帝竟然认为他诈死潜逃,不给名号。
作为皇帝,面对国内外的局势,战还是和必定要有所取舍,崇祯帝选择“和”也是一种策略。可惜他的选择和策略都是错误的,求和没有魄力,想战又不敢用人,崇祯帝硬是把明朝拖死了。虽有绝世名将,可惜大明无福消受啊!
问镜说:天道总会有一线生机,奈何人道杀机反复,到底是崇祯才略不足,抓不住这一线生机,上天赐予的将星也消磨在了无所谓之处,崇祯就是大明王朝的气数啊,有这样的皇帝,大明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