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夏史——夏
舜崩,有熊氏继之。禹者,鲧之子也,昔者鲧盗息壤,而昊天上帝闻之,舜遂弑之,及葬,腹裂而黄龙出,化而为人,是为禹也,其请承父夙愿,上许之。禹乃鉴父之过,以为不妥,易堙为疏,绝九山九河九江者,缘除诸妖也,历十三岁之力,终克之。 是时,其三过家门而不敢入,恐殆机也,妻涂山氏者,青丘同宗也,禹者,有熊氏也,其可化熊,某日,禹至于沟,乃化熊,而涂山氏见之,惭而去,化而为石,时有孕也,禹呼曰:“归我子。”石裂而见一子,是为启也。 夏者,王政之始也。初禹伐三苗,途誓,乃与诸部会于涂山,此夏之建也。上欲彰天命显王威而铸九鼎;欲巩祚而划九州;欲兴农事而作小正;欲惩恶而制禹刑;欲索国貌而编禹贡矣。 禹崩而伯益继,许以禅之也。禅让者,变代四策其一也,类乎今之选举竟逐,上退下继,以能者居之,遂曰公天下,其始于上古,臻于五帝,而止于夏启。昔者禹传于益,启伐之,益惧而亡去,启遂王也,政始以家天下为先也。然启才寡志庸,耽于乐,国尚安,子太康愈昏,不思理政而溺于情色,诸部乃变,羿终窃其位,有夏氏乃失国也。后羿为所弑,廷复乱,兼以外夷之进,少康遂因机复辟,夏方得中兴也。 夏传十七代,祚四百岁也,至于桀,多质而少文,伐于外而恶治,嬉于妃而荒于政,政暴而靡淫,诸部方国苦夏久矣,以为由,乃讨之,反势遂无可止逆。商之成汤率部伐夏,迁桀之蛮,代而建商,夏亡矣。 ——夏篇,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