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含义
不同期限的信用工具有着不同的利率,利率的期限结构则是指不同期限信用工具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二)收益率曲线
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简单的体现为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通常被归纳为四种图形。

当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时,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向下倾斜则相反。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收益率曲线大多数是向上倾斜的,不同期限的利率总是同向波动。
(三)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人们对利率的预期,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的流动程度等。对于这些因素的分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比较经典的理论有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和市场分割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其中,预期理论又可以分为纯预期理论(pure expectation theory)、流动性理论(liquidity theory)和偏好理论(perferred habitat theory)。
1.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对远期利率行为有共同假设:都同意预期未来短期利率,或远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同时,假定当前长期债券中的远期利率与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有紧密联系。
(1)纯预期理论
观点是:只有远期利率或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变化决定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形状。而一定时间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当前市场对未来一系列短期利率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时,会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线;反之,收益率曲线是下降的。换言之,上升的收益率曲线代表了人民人们对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下降的收益率曲线代表了人们对未来利率下降的预期。
纯预期理论关于投资人不在意风险的假设,与现实是有出入的。
(2)流动性理论
在纯预期理论的基础上,流动性理论提出债券期限从而流动性也会影响收益率曲线的观点。
观点是:既然期限长的债券价格波动风险比短期债券大,人们自然会对这部分风险要求补偿,即要求流动性风险补偿。因此,只有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短期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条件下,人们才会选择长期投资工具。于是,期限越长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应该越高。
该理论认为,收益率曲线一般应该是向上倾斜的。
(3)偏好理论
观点是:影响收益率的另一个因素应该是不同期限资金市场的供求。当一个特定期限的资金市场上供求严重不均衡时,交易双方才会转向供求状态并非严重不足的其他期限的资金市场。这种资金的流动性会影响收益率曲线,使其表现出向上、向下、水平或者驼峰状的形态。
2.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与预期理论完全不同,该理论认为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基本是不流动的。这倒不是行政力量限制,而是金融机构的特定业务运作所导致的对资金期限的特定要求使然。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负债性质,因而对资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例如,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不会轻易到长期资金市场上融资。这种不同期限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封闭性,决定了收益率曲线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例如,当长期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导致利率下降的同时,短期市场上资金供不应求,导致利率上升,就会形成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3.优先聚集地理论
优先聚集地理论综合了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的观点。
观点是:各种债券市场不完全分割,不同期限债券不完全替代,投资者存在优先聚集地;但是这种偏好不绝对,不同期限债券之间预期收益率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投资者会放弃其偏好,转投预期收益率高的债券。
该理论既解释了债券收益率曲线上扬问题又回答了不同期限债券同向波动问题,更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