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素晴日对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基于对逻辑形式的不充分反思得出了伦理学的纯无,最后将伦理抉择的使命甩给了纯无的主体性而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伦理学,当然无伦理学也是一种伦理学。
但他在战时笔记中吁求“人幸福地活下去”。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超越,宣告了一切意识形态在主体性的纯无面前都等而下之。
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其实是让全人类都能理解主体意识的存在本身的“幸福”,他将幸福与存在直接短路起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类似于乐观的存在主义。
就这个角度来讲,比维特根斯坦更维特根斯坦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的目的论就是全人类达到绝对知识,从而绝对者达到自我认识。
而比黑格尔更黑格尔的是马克思,因为必须改造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对全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黑格尔所设想的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在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下,人们不可能都把握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知识,更不用说进一步的知识了。